Barb的不老歌

07 May

理想国

舒国治在《理想的下午》认瑞典为世上“第一等”的国家,真是游客眼的一相情愿。我们一五大三粗的同事刚出斯德哥尔摩火车站,就被抢了个精光;另一同事在隆德才下出租车,没来得及提行李,司机就扬长而去。即使是看写在1968年的瑞典侦探小说,里头的瑞士人也骂:“瑞典不是好国家,斯德哥尔摩是烂城市,只有暴力、毒品、小偷、酒精。”

我给f先生看这句,他的孤星恰好有一句混迹瑞典人的贴士:嘲笑瑞士人。可见人民连厚道也算不上。

当然瑞典跟所有国家一样,有它许许多多不足,也有它惹人爱的地方。世上原没有一等二等的道理。

我所感到过的那许多惹人爱的地方,在在体现在这本小说里,马伊舍瓦尔(Maj Sjowall)和佩尔瓦勒(Per Wahloo)夫妇合著的《大笑的警察》(The Laughing Policeman)。我也渐渐明白侦探小说受欢迎的原因:明为现实题材,实为理想国。

理想国是,道尽人生之荒谬,世道之黯晦,是为了透露丝丝缕缕人性的光辉。侦探故事有先天的优势:少数派、以悲剧为起点、以揭疮疤挖沟渠为能事、牢骚满腹、单枪匹马、孤胆英雄……浪漫复活,骑士再生。

这些《大笑的警察》里都没有。谁让他们既不是神秘的间谍,也不是落拓江湖载酒行的私家侦探,而是一帮吃俸禄的蓝领。最出人意表的是这个“马丁贝克刑事档案”竟然忽略系列男主角,警察小分队一起上场,画了幅人民公仆的集体风情画。性格差天同地,作风南辕北辙,竟然有一致的让人艳羡的单纯——那是社会民风的单纯性了。单纯而不显蠢笨,是作者厉害的地方。

我看过有限的侦探小说里,凶手无非那么几类:嫌疑人之一、办案人之一、天外来客(第三方)、叙述者自己……我的脑瓜容积有限,对于抽丝剥茧既不在行也不感兴趣。《大笑的警察》完全为我这样别有用心的读者度身定造:案情不难,情节不快,与其说享受探案,不如说享受办案过程中的闲聊、旁观、挫折、牢骚、合理不合理的民生万象……

我喜欢警察们的小心思,“蒙松想念瑞典南部温和的天气,努丁则怀念北方冬天清冽明亮的寒意。两人都不习惯大城市,在斯德哥尔摩都觉得难受极了。许多事情都让他们神经紧张,主要原因是这里的日常生活、拥挤的群众和淡薄的人情。而身为警察,随处可见的粗暴行为和小奸小恶也让他们不悦。”

努丁问当地人同事,你们怎么能忍受这个城市?马丁贝克的哥们儿科尔贝里说:“我们在这里出生,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样的。”

似曾相识?

21:22:38 - ba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