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29 April

就是这么平凡

在宇慧提的3本书推荐书单里我也排了个队,但一下只想得起来一套书,就是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一套3本,跨越的时间是1975年到1985年。我想了想过去看的书,和买到的将要看的书,觉得这套书差不多就是我最喜欢的了。要说红楼梦西游记什么的,那是人所共爱的,快成为背景了,所以不算在内。

第一次接触这书的时候,我大概已经读过了一些国内外小说,一些古文啦评论啦什么的,当然还有亦舒的许多小说,五花八门。等读到这套书的时候,我觉得它推翻了我以前的阅读经验。以前读的大部头小说,不是苏联小说,就是武侠小说,没有一本能把我带入如此现实的世界。可说它现实,又不是的,70年代,我才出生,广大的中国人还没熬出好日子,尤其是中国农村,小说的主人公孙少平却已经开始跟着家人一起煎熬。可我实实在在是觉得置身在他们中间的。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的阅读感受:快,快,后面怎么啦,我要赶紧看。——金庸小说外,我第一回带着如此的渴望读一个长篇。确实是废寝忘食的。我很感激第一次把它推荐给我的朋友。我觉得这本书一下子把我内心曾经经历过的渴望和矛盾都串起来了,它还回答了许多我对生活的不解。

这本书里经历的十年在我看来就是岁月的长河,不是说作家经历一百才能写出一来吗,在我看来,这肯定不止路遥一个人的经历,它浓缩了多少人的生活。原先我最怕读回顾性的文字,但从这部书里感受到的更多却是面对生活的无奈(师太的“大手神”)时的积极态度,对于成长和爱情,婚姻和生活,都是这样。

我非常感激路遥是抱着这样一种态度来谈论爱情:平视地,同情而且理解地。无论是孙少平和郝红梅、田润叶和孙少安、还是后来的孙少平和田晓霞、孙少安和秀莲、田润叶和李向前、田润生和郝秀梅……或许已经不能称之为爱情了,难以想象这些朴素的,农村的、县城的或是刚往前迈步的城市的人们会这么清晰准确地称呼他们的感情。也许孙少安和田晓霞可以大胆地宣布他们的爱情,但润叶和李向前、润生和郝秀梅,很难说那就是爱情,但经过了时代和生活的那么多磨砺,确实让人看到了幡然省悟后的痛楚和柔情——就是这样,有卑鄙的手段,也有高尚的情操,但被生活考验过后,在成长的磨练之中,每个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郝红梅为了攀高枝“背叛”了孙少平,但还为了什么呢?为了饥饿和歧视。田润叶违背了自己的心意,嫁给了李向前,折磨着这个有点庸俗的男人,为了什么呢?为了那点善良的心,为了保护二爸田福军。几乎每个故事都是这样的。

还有那些在背景里忽隐忽现的人,让人看到了多少混迹于这个时代的人的倒影。憨厚过头的老汉孙玉厚。自以为是爱出风头的穷光蛋孙玉亭。正直的田福军(他是如当年《新星》般的改革者形象,我小时候不理解,现在才明白大人们当年为什么那么爱看那个电视剧)……还有孙少平那个二流子姐夫李满银——那天看LoveChef的《印方华玳》,一看到铁杉的那个诗人老公,我就忍不住笑:这不是二十一世纪的李满银么就是这样,在小说里看过的、在生活里接触到的人,多多少少都能在这里找到影子。

路遥在这套书里所去不远,就在几个村子、县城、省城打转,就在自己所了解的方寸之内。但已经浓缩了许多中国人的半生——爸爸妈妈那一辈,差不多与路遥同龄,都是从几番大动荡里走过来的,书里这样生活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多少能从他们的经历里找到些痕迹。比如农村的穷困,和穷困之下的家庭生活、感情,土地改革对整个国家带来的巨烈震动……人在这个时代的波澜里是怎么熬过来的,又是怎么在煎熬中保持着自尊——确切地说,就是人是怎么强壮起来的。

无疑的,现实之外,路遥在这部小说里还保有着相当的浪漫情怀,金波和藏族女子的故事,李向前对润叶的深情,连兰香和金秀的结局都那么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是作为读者,看到这些只能是高兴,生活给他们的磨难已经够多了,允许他们小小的高兴一下吧。就算是看戏,数百年来人们爱看的还是大团圆结局。——当然没有大团圆给人留下的印象那么淡漠,作者安排他们每个人又开始走下去,变得更成熟——从田晓霞死后(田晓霞让人想到《青春万岁》那种激情和理想主义,但我倒并不是特别喜欢这个人物),孙少平塌塌实实地回到了惠英嫂子身边——作为一个壮实的男人,而不是当年那个少年。

记得小时候,我有段时间很敏感和自卑。长大后和朋友们交流,发现不少人都有过类似体验(尤其是喜欢过三毛的人)。可惜那时我没有看到《平凡的世界》——曾有心理学家说,少年人自卑的症结是太自我中心,觉得别人都在注意自己——如果看了《平凡的世界》,我会觉得我是茫茫人海的一分子,平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和任何一个我不认识的普通人一样,困难但努力地经营着自己的生活——这是值得自豪的。

其实关于这套书还有很多可说的,但因为喜欢,反而难以归纳出清晰的思路(一般越是喜欢的东西,我越是难说出个所以然来,很没有出息地)。书我读了好几遍,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如果是别的书,我还可以大段大段引用其中的妙言隽语,来证明它的好,但这书要引用还真不容易,作者用的,都是那么普通的句子,就和我们每个人生活里的普通说话一样(当然除了中英夹杂那种)。

另外,虽然它体现出了一个时代,但它也许不能体现所有人的生活——我从里面看到了爷爷奶奶的农村生活,我小学时代所接触的叔叔阿姨们,我爸爸妈妈的支边经历,和家猪的童年及至他的父母和他所生活的农村……但它没有多少城市的故事。如果以客观的眼光看,这套书的第一册写得最好,第三册开始走下坡——家猪对此的解释是,路遥没有多少城市生活的经验,他的大半生是在农村经历的,靠这些经历不足以清晰地勾勒出城市的特色。这样的话,我觉得这套小说更值得一看,——今日的城市,许多是从农村演变来的,今天的城里人,许多都仍然跟农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套书是一个机会,让人了解这个大背景广阔的面貌,至少面对着它的时候,你会感到诚实。

——但我还是为路遥感到惋惜,他的许多心血(至少三分之一),也就是花在如何刻划城市生活上了罢(尽管许多是放在煤矿上,我另外想到,如今作家几人会为了写本书体验生活呢?)。在《女友》杂志还没有变得像今日这样烂的时候,曾经连载过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那时,他每天靠着浓雀巢速溶咖啡(写作时以此来提神)提前透支自己的生命。

而我对他最敬佩的是,看过《平凡的世界》,我并没有对其他类型的小说(包括言情小说)感到不屑,而是能更好地理解作者们。我觉得这套书教人宽容。为什么宽容?因为生活以及人生,就是这么平凡如河水般地淌流不息……
posted at 19:57:00 on 04/29/03 by barb - Category: Life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Add Comments

这篇文章已经关闭,不能添加评论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