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27 February

唐顿庄园

一掉进电视剧的汪洋大海里就很难上岸,我一古脑儿又把Downton Abbey给看了。并且不止一次想起C的某同学的名言:Out?咱从来就没in过!

这个戏开头还挺好看的,好久没经历电视剧洗礼的我,还挺欢迎这种温情脉脉的路线,简直涤荡被新社会腐蚀的心灵:mrgreen: 戏里老夫人看到电灯亮得受不了,看到装电话嚷嚷这简直进了科幻小说——瑞典是蜡烛第一消费大国,去同事家吃饭从来只燃烛光,黑得看不清楚摆设,他们理所当然地称之为“cozy”;电话是家里公司都没有,因为都用手机。不过退回一百年前瑞典还是种土豆的农业社会,什么valet、butler、footman的估计也没听说过——一听到这几个说男仆的名词儿,以及贴身男仆术有专攻地看不起footman,就想起红楼梦,丫头老妈子之间等级分明,为啥没人想过请英国班底搞一搞红楼梦,说不定会有入心入肺的奇效。

不过这种温情来一季就够了,如果下一季不来点儿腹黑的我大概跟不下去,象我这样的观众惟恐天下不乱。最后一集吹响了战争的号角,真想不出下一季能有什么玩法(拜托千万别搞爱国主义)。说到底,我还是受不了伯爵那完美绅士调调,“如果看起来不是真的,也就大抵不是真的”。

总之温情主义很难和罗嗦拖沓摆脱关系——倒是土耳其帅哥的马上风比较惊喜:mrgreen: 让我立刻想起Mad Men里总部派来的嚣张降落伞被糊涂接线员开着割草机铲断腿——先从天而降一个莫名其妙的天外飞仙推动剧情,再出奇不意地狠毒消除障碍——难怪龙套演员们非好好伺候编剧大人不可。

我还比较爱看大小姐玛丽和新继承人马修这一对,这才是典型英国式言情嘛,不是冤家不聚头,精神一契合,物质问题也能顺便解决。演玛丽的Michelle Dockery其实不算美,但是有一种美艳的姿态。大小姐娇纵惯了但心地不坏,外刚内柔,马修看起来不温不火,实际上很有主意外柔内刚。精神上两个人都追求真爱,物质上两人结合又能解决设定中的财产继承难题——叫观众怎能不落网,等待编剧把他们推向仙德瑞拉人财两得的完美结局,我也不例外:wink:


da

19:13:36 - barb -

20 February

新福粉

无比落后于时代地,我也成了新福粉。对于我这种没耐心的家伙,三集不长不短,正好一口气看完,赶得上和大部队翘首期待第二季。去年有一个时期,好象逢人都谈BBC的Sherlock,但是,但是——我一看到第一集片头就大叫一声oh my dog,怎么没人跟我说是当代背景的?!戏里把伦敦拍得这么摩登,简直可以当旅游宣传片。博物馆小广场银行大厦掺乎在一起,岂不是这个时代建筑的最佳示范,片头濛镜里的城市远景还有缓缓转动的摩天轮,真是萌翻了。

好象有说福尔摩斯先生穿的是vivian westwood?他那种细长条,随便穿件什么都有艺术家范儿吧。不过我偏偏没迷上卷毛福,主要是他某个角度很象费翔,而费先生实在不是我的茶——我迷上的是贝克街221B二楼,这个家也太漂亮了,那个大花壁纸、花纹快磨掉的地毯、老桌子(上面还用古董小刀扎着一叠信)、古旧皮沙发……卷福穿着电光蓝睡衣往上一躺长腿一伸,马上可以上最挑剔的时装杂志。美术指导是哪个天上掉下来的?这摩登复古风格就算是张叔平也得抚掌称赞啊。

我而且无比脱离集体记忆地,没看过福尔摩斯探案集。即便如此,也无法摆脱道尔爵士无远弗届的影响力——我们公司有个中文表格,填完了需要几个部门的大佬签名审批,同事称之“四签名”。

据说小说里华生医生就是阿富汗打仗归来,完全不妨碍新剧照葫芦画瓢(这地儿可真惨,都一百多年过去了还在打仗)。不过猛一看开头的战火硝烟没经过小说洗礼的我还以为找错碟了,紧接着就飞快地迷上了华医生。维多利亚背景的福剧咱也不是没看过,瘦削阴冷的福先生印象很深,华生就一直面目模糊,总觉得是个胖老头,这下出来一个平头整脸外冷内热的年轻人,还摇身一变blogger,怎能不眼前一亮——也难怪夏洛克跟咱一样一见钟情。难道小说和老剧集里福尔摩斯也是没完没了地调戏华生么?

第一集惊天辟地,哪儿哪儿看着都顺眼好看。第二集一演茶艺我就心说坏了,外国人拍他们心目里的东方古国怎么拍怎么别扭,即使没有大纰漏也象nowhere,实在投入不进去。第三集的惊喜是大反派莫里亚蒂——我还以为这人不会出现呢——然后我就突然意识到陆德伦(Robert Ludlum)的伯恩三部曲里的坏蛋大boss卡洛斯是抄福尔摩斯,第一他搞怪都有传信人,不以真面目示人,第二他用的老人军团正是卷福用的街头流浪汉。如此一来,简直觉得勒卡雷笔下乔治史迈利的大对头卡拉也有莫里亚蒂的影子,再不看柯南道尔的原著真有点说不过去。


221B

11:14:43 - barb -

17 September

大叔们

我一向不是大叔控,House都没看。不过最近颇流行几个大叔剧,凑热闹看了几下子。大叔们都是电影演员,不知道是经济危机还是过气,跑来轧电视剧。众所周知韩国的电影和电视剧是两码事,一个阳春白雪大胆奔放,一个下里巴人保守到家,电影电视和广告三家井水不犯河水,演员是演员,明星是明星。但是电视胜在能铺开细嚼慢咽,编剧好的话会有很多琐细的乐子,有一个两个老戏骨则非常娱人。

目前最烫手的是车胜元,和金宣儿演的City Hall大热,然而我很反感这种政治童话剧,一切浪漫掺乎到政治里都象肉色的染布,说不清是暧昧还是脏。然后是《贝多芬病毒》的金明敏,留了个贝多芬发型,逢事咆哮的指挥,不知道人们看上他哪点,完全不如神经质的小白脸玉木宏可爱,并且该剧有一个在男一和男二之间夹缠不清脑子进水的女主角,弃之不舍,食之无味。也许我是偏见,之前看过一个他和孙艺珍的电影《无防备城市》,警察和女贼为调情而调情,彻底被恶心到了。

保养最好的是郑俊浩,在《我人生最后的绯闻》里和崔真实搭戏,两个人都不置信的年轻。故事是《浪漫满屋》的中年版,因为他俩才比较不猥琐。不幸一语成谶,真成了她人生最后的绯闻,忆及往昔岁月,国民灰姑娘那些晶莹的日子,真有人生无常之感。九七年在学校的韩国电影周看她的电影《我的爱,我的新娘》,那种温暖的、小儿女的娇羞历历在目。

真吸引我的是二李,李政宰和李成宰,我老张冠李戴。李政宰是比较型的一个,他的电影《追访有情人》有一段好看的舞,一度难忘。这次想起来看他演的Triple,因为是罕见的花滑题材,后来师父说起新晋花滑世界冠军是韩国人金妍儿,原来是应景的。但是戏里除了摔跟头,根本没什么花滑嘛。李先生倒的确是型,虽然发型土土的,穿的也朴素,一颦一笑平淡中魅力四射,声线恰到好处,非常好听,把《咖啡王子一号店》蹿红的另一位“大叔”李善均比下去了。

李成宰呢,说起来还颇看过他几个电影呢,《爱情倒后镜》、《袭击加油站》、《绑架门口狗》,都是九十年代末。那是韩国电影风生水起的年代,陆续在各种电影节上引起关注,象一阵清风,金基德都还没出名。他从来没象男主角过,瘦、干瘪、其貌不扬,是芸芸众生的一员,随便导演搓圓㩒扁。这回彻底颠覆了先前的印象,虽然相貌还是一般平淡无奇,不过《韩国律师》里的男主角实在怪趣,很合我的口味。一个被前妻告上法庭的富光棍,为人粗鲁、俗气、暴躁、悭吝、阴险……一不小心就成灰姑娘剧里一无是处莫名其妙的暴躁男主角,可是他演的那个丝丝如扣呀,把一个剧情俗套、演员做作(从女一到男二都表情浮夸)、台词恶心的电视剧统统变成他的陪衬,所有的乐趣就是看他,边看边乐(尤其是坐在直升机上接电话听不清,让机师“把螺旋桨关掉”那段儿)。举手抬足都是戏。

好奇心发作查了一下,发现“大叔们”不过比我大三四岁,非常的分特(李善均干脆是七五年的)。

雪上加霜的还有我工作上的新拍档,瑞典帅哥安德斯,今年四十,按这个标准也是大叔——身高一米九八,请想象五短身材的我和他站在一起唧喳,貌似仰天长啸的诡异景象。

21:43:00 - barb -

29 July

日剧②

那时的日剧五花八门,除了纯爱故事家庭喜剧社会黑幕,还有《高校教师》这种禁忌题材,午夜前后,两个世界。热门的编剧是野岛伸司和北川悦吏子,但是当时注意力全在演员身上,谁会留意编剧。

当时喜欢的演员第一位是丰川悦司,不好看,但身材颀长,麻衣袖在身上晃荡,潇洒得很,在《跟我说爱我》里帮常盘贵子摘苹果那幕是很梦幻的情节。第二位是稻垣吾郎,不消说,SAMP五子中最靓仔,《逆火青春》里的惨绿少年非常炫耀他的美貌,把美少女牧濑里穗都比下去。当时宫泽里惠、牧濑里穗和观月亚里莎并称“3M”,风头正劲。《逆火青春》的结尾二人依偎在海边,他枕着她的肩头死去,是典型的日式美学,仿如三岛由纪夫的《春雪》。

编剧再厉害,不敌漫画家横空出世。《爱情白皮书》和《东京爱情故事》都改编自柴门文的原著漫画,后者扭曲了原著的意思,把男女主角狠狠美化一番,去掉人生粗线条和荒谬可笑的一面,大卖。前者我没看过原著,估计也很修饰过,不过神髓尚存,所以才叫青春的里程碑。男女主角是筒井道隆和石田光,我偏偏喜欢男配角,暗恋女主角戴黑胶眼镜的取手,和爱慕男主角的孤清少年松岗。演松岗的是西岛秀俊,演取手的么——我至今记得CY指着他的脸,说这个男孩摘了眼镜后样子很狂野——是年轻的木村拓哉。

当时顶喜欢的另一部青春剧也是这样的群戏,也有落落大方的铃木杏树,叫作《青春无悔》,Olimpia喜欢男一号萩原圣人,我喜欢男二号木村拓哉。这时起,日剧渐渐是SMAP的天下了。

这么多年长盛不衰的师生剧,我特别记得浅野裕子演的《校园威凤》,不是为了她,而是记得里头美少年少女层出不穷,中居正广和稻垣吾郎都在里头。好几年后偶尔看的《GTO》不但大热反町隆史松岛菜菜子夫妇,还捧红窪塚洋介,至今他演的《GO!大暴走》还是我长看不衰的电影。又几年后的《极道鲜师》蹿红,新美少年们走下流水线,龟梨和也赤西仁速水重道小池彻平……面目越来越模糊,一个个金发纤瘦,像发廊仔,看不下去。

停看日剧是九五年,被还没成戛纳影后的全度妍和我最钟情的运动题材迷倒,追着看《泳坛龙虎斗》和《青出于蓝》,那时张东健刚出道,于我心不敌灌篮高手孙志昌,二人争到你死我活的女主角沈银河是很美很美的,不觉得哪个日剧女演员能出其右。前几年一部暴红的偶像剧,还用白头宫女话当年的口气,提起她演的《青春的陷阱》。

吉本芭娜娜的书很浅很容易读,简简单单,在我眼里,也就是仅此而已,在严浩看来就是一部离奇的社会剧,可以捣哧出来那么大一部电影,可见真是各花入各眼。我所追逐的细节,越来越难在日剧里看到。《厨房》的结尾,美影想,今后的日子,也一定会有无数的悲欢……即使没有雄一的陪伴。在我看来,日剧就是抱着这样一种姿态,一部部再接再厉,把感情缩到微小的点,然后敷衍成整个世界,纯粹而固执,精致得像物件。常觉得身边那些活生生可爱可敬可恨的日本同事们要比电视要美貌活泼生动有“人”气呢。

若说日剧有什么让我念念不忘的,除了万人迷还有谁。从最青涩时到岁月不饶人,一个不可能的任务,走了这些年。有记者访问美女舒淇,去日本旅游有何愿望,她说,希望撞见木村拓哉。

10097717291211300598680_300
21:23:04 - barb -

27 July

日剧①

吉本香蕉的《厨房》里写到雄一(严浩电影里陈小春的角色)和美影(电影里是富田靖子)在厨房里干着活儿忽然唱起了歌,歌手是菊池桃子。也许是因为最近跟fanfan和孕妇聊天都提起过从前看日剧的日子,一看到这个名字,好象启动了通往过去的按钮,啪嗒,记忆浮现。

开始看日剧还是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候的铁三角(平成御三家)是吉田荣作、织田裕二、加势大周,后者我很讨厌,因为总爱穿机车服裸上身,显得脏乎乎,长得不好看(在我眼里)。织田裕二除了后来的《东京爱情故事》还演了什么已经不记得,不过多年后还有《跳跃大搜查线》这种热门电影,可塑性不可谓不高。吉田荣作是三人中较喜欢的(当时“穿牛仔裤最有型的男艺人”),虽然长得也不帅,眼睛又小,不过总有一种迹近于迷惘的表情,比较特别。当时热衷的电视剧好象叫《隔世情未了》,他演一个爱上凡人的天使,总是凄凉地笑着。

那时常见的男演员还有柳叶敏郎东干久等等,没一个长得好看的,很纳闷为什么给他们做男主角。

所以偶然看到东山纪之的时候大为惊艳,秀丽的单眼皮,面容清俊,身材颀长,一点不像铁三角的前辈。那时候似乎少年队的另两人锦织一清和植草克秀也都有戏在演,至少我肯定看过植草克秀的戏。现在不要说少年队,连他们的台湾翻版都成了白头宫女。偏巧那部戏还是一部午夜播放的限制级《星期五牛郎》,我只看到中间几集,男主角和女主角(一个若干岁的妈妈桑)感怀身世,叹息命运弄人,为什么是在床上相遇。看师太《美娇袅》的时候自然想起这一幕。

聊着聊着孕妇翻出五年前东山纪之和老妖婆(森光子)结婚的绯闻,吓我一跳。不是三十七和八十四的老少配,而是东山大叔仍然显得这么年轻而……妖异。他最适合的角色其实是当年的源氏公子,艳压群芳。

说回菊池桃子,其实完全记不清她的相貌,只记得当时这个名字如雷灌耳,像另一个中森明菜。而我看到中森明菜的时候,她已经老掉了,在《难得有情人》里,演一个狂放不羁的女子,和柔情似水的安田成美有一段像大崎娜娜和小松奈奈那样的友情,男主角东干久就是一个陪衬。黎坚惠提起少年时的着装偶像,只有一个中森明菜,也的确她有日本女明星少有的自由放浪劲儿。

21:29:13 - barb -

24 July

小火花

大热的City Hall不太看得进去,实在对政治避之则吉,多饭特稀都不行。反而因为蝎子王一句话,掉进了一向不碰的长剧(想想上次看长剧还是白菜头那时候)。

青蛙背蝎子过河,走到一半,蝎子蜇了青蛙,淹死前青蛙大叫为什么,蝎子无奈地说,这是我的天性。

戚戚焉近在眼前,刚向胖子怨念,心知肚明工作时需低调点政治点太极点,还是忍不住说真话。谁想搞成众矢之的,实在是没办法,身不由己口不对心,好象另有力量主导适时适境那一个“我”,才以身试法。

像《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里菲力普犯糊涂追求米尔德丽德,一个是精神男,一个是物质女,牛头不对马嘴,然而意志的千钧力扯不回情欲的万古愁,他简直是边鄙视自己边作践自己,越作践自己越鄙视自己……“他做起事来就像是部机器,在他所处的环境和他的人格这两股力量的驱使下运转一般。他的理智却像个人在一旁冷眼旁观,而无力参与其间。”

七百页有一半是写这段轇轕,读者烦不胜烦,作者倒乐此不疲,一面冷冷地揭露嘲讽,一面自伤自怜自诀。因此不明白为什么这本书被认为是毛姆较严肃的作品,我看着简直像日常生活那样充满了娱乐性。一切问题都是时间问题,连小男孩那些痛苦的童年阴影,在成年后错荡天花的世界里一看,都像不值一提的冷笑话。

我喜欢它胜过《月亮河六便士》这样的名短篇,因为它那么日常,散漫得没什么故事性,近在眼前。甚至不怎么精彩,不勾人眼球,像自己给自己一个交待。所以随时拾得起,放得下,厚则厚,很可亲。

好象看白菜头也是这样的,台词里有些细碎的火花,随风潜入夜。不知不觉,几十上百集就看完了。

21:32:58 - barb -

18 July

TOS

最近撞口撞面都是Star Trek和Spock。

Heroes里日本人中村随时伸手做个瓦肯人手势,新闻纸上的明星总统也阳光灿烂地向记者展示这一才艺。最近我们一瑞典小头目拉着我参与评估她手下一经理的发展计划,为了帮助该经理提高弱点之一的决策能力,我特地翻出一本管理书打算友情分享一下,没想到这本哈佛商务指南某章是这么开头的:

“在《星际迷航》(Star Trek)电视剧里,史巴克(Spock),一个来自于瓦肯星球(Vulcan)的超级理性、毫无感情的外星人,经常对其人类同伴的行为感到困惑。在史巴克看来,柯克船长(Kirk)及其他船员似乎是由情感主宰的。与类似机器人的史波克能够作出无懈可击的、符合逻辑的决策相反,这些登上企业号星舰的人类常常被恐惧、愤怒、自我怜悯、自豪感、自欺欺人、野心以及过度自信所支配。史巴克一定感到困惑:人类是如何能够生存下来的呢。”

简直让我怀疑该指南是否写来骗钱的。看了Star Trek最早问世的电视剧TOS(原初系列)才明白,该电视剧及人物是美国土特产,流淌在集体记忆里,跟TVB的金庸电视剧差不多(直到今天,我们还有经理辅导员工时用“独孤九剑”夸奖揶揄他)。

不过很明显该商务指南的作者不是星际迷,给Spock的定性“毫无感情”简直是胡说八道,虽然我原先也是这样误解的,还以为电影Star Trek XI里Spock丧失理智想把Kirk掐死那一幕是别出心裁的历史新编。看了TOS才发现,一切都在最最最初就埋下伏笔了嘛。尤其是emeer说的结婚那集,Spock经历瓦肯人的性冲动,情绪大爆发,边哭边说,我从来没跟我妈说过我爱她……后面精彩的决斗完了,Kirk假死,Spock离开未婚妻T-pring回到企业号,突然发现Kirk还活着——简直要跳起来,一把抓住Kirk肩膀大叫一声“Jim!”(平时都叫Kirk船长)才自觉失态,还灰溜溜的,很可爱。

越看越觉得电影巧妙,原来只觉得新老Spock很像,现在觉得连新Kirk(Chris Pine)在一些小表情动作上也神似老Kirk(William Shatner),更不要说麦医官了。我是先看到他们崭新的过去,才看到他们陈旧的未来,两者之间那些细节竟然丝丝入扣地衔接上,让我感到很奇妙。

完全像emeer说的,老电视剧虽然布景烂、服装烂、道具烂,但是架不住故事精彩。像我昨天看的一集,科学家在外星失踪五年才被企业号找到,这时的他掌握了造机器人的高级技术,能造出外表像人一样的机器人,甚至用一台机器复制了一个Kirk,还能复制一切记忆与思维,并想通过Kirk复制品霸占企业号,返回地球把人都变成机器。经过一番搏斗、争辩(每集都有),科学家被击中,皮肤烧焦,露出电路——原来他也变成了机器人,还向惊恐的未婚妻解释道,这是迫不得已,肉身即将被冻死饿死,把我的灵魂移植到机器上使我永生不死,有什么不好?

就这一集至少可以看到后来的一堆科幻电影,星战(Star Wars: Episode II - Attack of the Clones)、终结者(Terminator Salvation )、机械公敌(I, Robot)……而其中每一集出现的异能怪人,根本就是Heroes的前前前前身,比任何一个超能英雄都威力更大,破坏力更强。而TOS的拍摄时间是1966年,说布景差,也就是和83年射雕不相上下的水平。



kirk-and-spock-old-and-new


07:24:03 - barb -

28 February

野猪的日子

周末看了个很烂的韩国电视剧《这该死的爱》(演员是Rain和申敏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剧情泡在泪水里,一句话说得清的误会硬是拖了十几集,结尾双双殉情,逻辑狗屁不通。饶我以二十速快进,还是觉得浪费了不少时间(谁让你有这个恶习涅)。回头研究了一下编剧,这才发现劣迹早已有之,只不过不像这部这么昭彰罢了。该编剧编的两部名剧不幸我也看过,《尚道上学去》的结尾女主角好不容易等到男主角出狱,在监狱门前冲上去拥抱时一起被车撞死,《对不起,我爱你》的结尾男主角死了,女主角坚持了一年后,跑到男主角墓前自杀……一言以蔽之,这个编剧有“整死男女主角”情意结。

谢天谢地的是后面看的一部电视剧把我从唾弃编剧和自己的境地里拯救了出来。这部日剧叫《野猪大改造》,也许我后知后觉?也许它已经流行了也说不定。我希望它能流行,因为它是从《爱情白皮书》以后,唯一让我有“再回到那样的青春多好啊”冲动的电视剧。而且因为男主角是新晋帅哥龟梨和也、山下智久,又是校园剧,应该算是具备了充足的流行元素,两个男主角也很认真地担起了重现青春的责任。虽然最抢镜男一号当仁不让是龟梨和也演的修二,但是山下智久演的彰却把那种普通人的平和、体贴用诙谐打趣表现得很动人。

封套上介绍的故事是这样的,修二是个在学校颇具“人气”的高中生,开朗幽默,乐于助人,但是谁也不知道,他其实是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淡漠的自私的人,外在的一切不过是伪装,是他和这个世界玩的一个游戏。草野彰是他的同学,没事老喜欢缠着他玩,修二表面上不介意,其实完全看不起彰。班里新来了个转学生小谷信子,外表不修边幅,为人也极度内向,因而受到所有人的排斥和欺负。无所事事的彰决定帮助信子,拉修二入伙,进行“野猪大改造”,目标是让信子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这个剧情有点像搞笑漫画加灰姑娘,要不是封面上大字写着原作获得了包括芥川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奖我大概不会染指。这么一个简单的臆想故事得芥川奖?好奇心被大大地勾起。

不知原著是否也像剧本那样,对剧中人的生活环境做如此细致的描述,镜头中看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幅背景都错落有致,像是滑行着穿过每一个主角的生活片段,最好的是它们不仅仅是协助抒情,协助制造一个精致的视觉,而是全都言之有物,在帮助陈述故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投入到故事里去。看电视剧时,我最讨厌的就是韩剧那种没完没了地大段闪回,恨不得把所谓“经典”镜头用上个五七十次的做法,这种恶习《野猪大改造》完全没有,此称心一也。

称心二是,多变的光和镜头,反映多变的情绪和周围的世界。譬如有时候整个喧闹的教室都暗下来,只有若有所思的修二看着低头的信子,旁边是信子新交的朋友,内心邪恶的女孩,只有他们身上有微微的光。又有的时候,修二原本的价值观被破坏了,他推着自行车回头凝视,身边纷乱错身的人群变成光影倏忽掠过。搞笑的地方是编剧和导演都不失幽默感,老用奇怪的角度拍摄夜半无人的教室,长发披面的信子,模仿和嘲讽鬼片。

最称心的是《野猪大改造》完全不是灰姑娘的故事,甚至有点黑色,即使不是黑过锅底,至少也弥漫着无边的灰色。灰色既来自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结构、民族性,也来自于那种少年特有的残忍,那种我们臆想是闪耀梦幻光彩的年纪,其实也存在一个“恶意的世界”,只不过那个恶意的世界是与善意并存的,在挣扎扭动中蜕变出来的是成长。成长的结果是,仍然要面对这个恶意与善意并存的世界,只不过已经可以适应良好地自处。修二、彰、信子他们并没有追逐什么终极的答案,他们只不过在自然而然的成长中,更早地发现,或者说掌握了自己最终认可的价值和原则。这个东西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真诚或是什么别的东西,总之,不是道德教谕,而是总归你要信仰的一点什么。编剧导演他们没有说教,而是简单陈述、深情留恋着那个过程,那段野猪的日子。

而关于校园里的活动,那些做的时候讨厌极了回忆起来又有点意思的事情,和矢泽爱的漫画《近所物语》所描述的情境有点相似。我最喜欢的还有对主角们生活环境里的人的描绘,修二在家扎着辫子缝衣服、他的弟弟浩二在家做饭买东西、爱穿黑社会西服的老爸、长年在智利工作的奇怪的妈妈、彰的身不由己的社长爸爸、豆奶店秃头大叔、让信子的自尊心备受打击为工作忙碌不已的继父、只有美男美女可以进入书店的爆炸头店长、还有拿把红扇子像西班牙女人的教导主任……他们让这个电视剧恰到好处地洋溢着魔幻的意味。

总之,是一部不咯吱人、不催泪、不教训人、不哗众取宠、不强行推销、没有爱呀死呀的电视剧。不咯吱人而能让人笑、不催泪而让人感动、不教训人而让人思索、不哗众取宠而赢得宠爱、不强行推销却被buy in、没有爱呀死呀却让人印象深刻。

咦?我是不是过誉了?反思中,其实我还没看完:P

12:22:57 - barb -

23 December

云开月明

最近忙得人仰马翻,苦口苦面。有天半夜一点还在外公干,整个小组从上到下灰头土脸,脾气火爆,终于见到一点曙光时,大家都累得懒得说话,欢欣都被疲惫化去。在这种行尸走肉的日子里,我唯一的乐趣不过是睡前握住Nano,听一首《月满抱佳人》,呼呼睡去。

昨天早上在这种劳累中挣扎着爬不起来,天人交战半天,终于还是请了半天假休整。胡乱看完以前看了半截的《蓝宇》以及杨凡的《桃色》,气得要命,这两位扶不上墙的,浪费了我宝贵假期。尤其是后面那位文艺中年,多少年死性不改,兜肠绕肚,从不知光明正大四字要怎样写。有制服癖便罢了,竟然把警察搞成那般委琐行径,难道警署不投诉的吗。

晚上回来摈弃文艺腔,重拾浪漫派,匆匆看完了Queer as Folk第四季,才算是舒了口气。不知道第五季演些什么,不过这一季已然大结局意味分明,Brian Kinney和Justin Taylor终成正果。Brian让Justin搬回去,J问,您这是propose?B当然不认,J说,我第一次被你带到这里就在等你说这句话了。我看得噗嗤一笑,想起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当中是漫长的four seasons,Brian滥交,Justin死忍。没想到英国人也兴这调调,又或许是美国改编者的一厢情愿?

Queer as Folk一副摆事实讲道理爱思考的pose,广大观众受落的却不过是一往情深两心相许的理想爱情故事,所以结尾老套得对啊,老套得有理。即使电子乐替代锣鼓笙萧,sex scene替代水袖压步两相周旋,结尾捧出的却是眉眼盈盈的大团圆。可怜的Brian,编剧大概早已为浪子回头的原因绞尽脑汁,拿什么来约束这台性爱机器,让他甘心一夫一妻呢?只好让他患上了睾丸癌!当然,为了happy ending,命是可以保住的,性功能是不会失去的……观众嘘了一口气。

同志文艺人士都有点自认前卫的,没想到纯情起来,一下out到旧社会。记得以前看《川岛芳子》,刘德华演的戏子认真地告诉女主角,他的名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的“云开”。那时没听过这句广东俗语,新鲜之下印象极深。本来是被动的情势,事情不由自己掌控,只好等着,却被吃苦经验丰富的中国人说得那么积极。如果光是一个好结局,快乐太浅,只有出生入死,才应得一个“守”字,外国编剧倒认真捉到其中真味。

虽然越想越乐,我还是挺同情编剧们,起点太高,下台太难。能编出一个造物恩宠的Brian Kinney已经难为他们了。如果QAF没有Brian,我大概第一个看不下去。而且Gale Harold演得实在是好,一个刻意呆滞的眼神,一个点烟的姿势,长年嘲讽的嘴角……Justin本来平凡得不得了,渐渐地被这个人激发出强悍的一面,后来的对手戏火花飞溅。不过这条情感线好细,一不小心就湮没在肉体的狂涛骇浪里。上回去买碟我们的美女替室友退回一整套,换成行得端坐得正的《人人都爱雷蒙德》,我好奇地问为啥要换,答道,全是fuck、fuck、fuck。

其实每集的导演和编剧都不一样。我也要疑心是不是每位都有硬指标,譬如sex scene每集务必占15%之类。可是剧情部分他们拍得实在认真,各有解数,镜头比一般肥皂剧不知道干净利索多少,就不好意思嘲笑了。每集的片尾曲大体都中听,锦上添的不是花,是燥热或惘然的烟云。

前几天看到迈克在《迷魂阵》写到Fathers and Sons,不知道是不是我偶然看到的那部电视电影——Gale Harold在里面演其中一段的儿子,是Brian Kinney一以贯之的外表不驯、内心温良的角色,戏写得很好,父子、家庭的权力冲撞、无奈、温情、生死转念……点点到面。却难以断定Harold演得好不好,因为分不清到底是演出,还是本色。
16:43:37 - barb -

13 October

再相逢

假前买到一套压缩的《蓝色的水花》,完全意外的相逢。当年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它的译名叫《泳坛龙虎斗》,只在卫视中文台放。那时学校宿舍普遍没装电视,就是装了电视也收不了这个只有涉外宾馆才能看的台。刚巧我爸在颐和园北某所学校进修,于是我老跑去他的宿舍看,大老远的,要搭车,还要被门禁严格盘查,而且周一至周五每天只演一集。那么辛苦我还手痒足痒地跑去,可见韩剧的魅力,以及我们对含蓄和激烈兼具的男欢女爱是多么没开眼界。

可是我播给Cathayan看时大跌眼镜,灰秃秃的粗颗粒画面,老气过时的穿着,冷色调偏多,难道这就是我当年看到的俊男美女?我这时才发现当年给好友推荐数遍的美女主角竟然是全度妍。一九九八年,我去BFSU看第一次韩国影展时,一直觉得《上网》那位女主角面熟,原来是她。男二号李钟原老是男二号,除了九九年《青春陷阱》,我从来没见他当过主角。不过最惨的是这部戏的男主角,在封套上竟然完全没有名字,一颗陨落的星,看来我永远不能知道这个演员是谁了。

秋天踩着叶子,头顶上是柿子树,一路走去某号某楼那间宿舍,老实巴交等电视看的日子一下子倒是想起来了。那时的另一轮冲击波是《爱情白皮书》,不知怎么给剪了一个浓缩版出来,用了一晚上的时间全部播完,我一直看到半夜。所以我对《东京爱情故事》一直没有别人那么强烈的感情,因为前有碎玉之声。

如果是怀旧,倒不如时光倒流七十年,回到罗四海《千王之王》的时代,反正与现实脱节,没担当过青春的寄托。

其实我最大的幻想是拥有一套《青出于篮》。现在才知道,十一年前,它是MBC收视率高达48.6%的冠军,超过九年后的All In。在MBC还是SBS去年的颁奖礼上瞥到过孙志昌的身影,现在他好象是一位中年绅士了,全无杀气。当年,《青出于蓝》的李东敏,是我喜欢的第一个韩国男演员,也是迄今最喜欢的一位。男主角尹准是初出茅庐的张东健,女主角恩恩是年轻的沈银河。看,名字都记得这么清楚。

少年听雨,蓬山万重。
22:16:56 - barb -

06 May

小儿女

放假前买的十几部韩剧,被我当饺子汤那样不珍惜地喝一半倒一半,三下五除二看了个七七八八,十有八九是快进着看的。昨天晚上看了部二十集的《爱在哈佛》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光看这名字就知道多有笑果了,岛国人民往往有冲出大洋走向世界的心理,日不落国那种强盗式的外出圈地行为做不到,那就在电视范特西里自我陶醉一下。Cathayan一看演员们唯恐人不知道是名校,人人一件写着HARVARD的大T恤,连电脑上都贴他一个大logo,先就笑得不行了,再听韩国人那口滚地葫芦般的烂英语(剧中主角学的是,“法律”,难为死演员们了),简直要憋着了。我赶紧把他撵走,邀请我妈一起看。我妈被我的32速快进害得点眼药水,不过她比我火眼金睛得多,看了两集马上帮我指出我看了八集还没弄明白的俩女主角谁是谁。到第十集的时候,不出我所料,开始凄风苦雨起来,我真知灼见地说,您看吧,韩剧都是刚开始好好的,然后就越来越惨,越来越惨,不是得病,就是死人。我妈说,“这也没错儿吧?总不能老是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俺妈说的没错儿,但是我沉吟了半晌,郁闷地说:“那也不能老是王子公主,从此过上了悲惨的生活吧?”

总之最后这个大烂剧连我妈都坚持不下去了,叫我看完告诉她结果,睡觉去了。我胡乱看到最后,果然女主角病了,虽然不是一贯的白血病,却必须骨髓移植!而且果然移了一把,然后就治好了,然后……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以前李敖不待见三毛,说她“白虎星式的克夫,白云乡式的逃世,白血病式的国际路线,和白开水式的泛滥感情”,当年听到没怎么琢磨,现在一看十分纳闷,白血病如何就“国际路线”了?难道李敖那会儿就看韩剧?

说了一大堆韩剧的烂,然而我还是坚持看着,总结下来,其实是希望再遇到《请跟我跳最后一支舞》那样的故事。此剧是唯一一套我没快进着看的,尤其是前四五集,明明稀松平常,想起来却齿颊留香。留下的,是“盛夏的果实”那“回忆里爱情的香气”。

这个故事也不是一般的老套,男主角为了抗议家长的专制,逃跑,结果路上被抢,受了重伤,被住在乡下的女主角父女救了,治好后失去记忆,被收留在女主角家里的渡假村一年多,一来二去产生了爱情,女主角父亲去世的时候托孤,在二人的订婚礼后才安然撒手。结果阴差阳错(这是编剧入门不二法门),男主角意外受伤,以前的记忆回来了,在外一年多的记忆又消失了,于是拍拍屁股,回了汉城的家。女主角在家伤心了一年多,决心忘记往事,重新做人,把照片什么的一把火烧了,去汉城找工作,结果,当然啦,去的就是男主角他们家公司。他肯定是不认她的(我们愚昧的观众没有体会到编剧的苦心,此时恨不得再给他脑袋上敲一大棒子),而善良痴情的女主角呢,算啦,就当是报答他当年对她的好,去他身边义务打工好啦。这一近水楼台的决定既然是编剧死乞白赖好不容易想出了理由,焉有不得手的道理,总之,他又重新爱上了她,记忆倒是没恢复。又是一番阴差阳错,她被迫离开他(类似于茶花女离开阿芒),他必然地误会了她,在这个节骨眼儿,他被人揍了一顿(大快人心),那一年的记忆咻~的一下就回来了(果然欠扁)。结果这时候女主角又失踪了,后来发现,是被男二号意外撞断了腿,不愿意拖累男主角(类似于金玉盟),所以悄悄躲起来了。最最最后,编剧当然不敢犯众怒啦,二人不但重逢,而且不知道是遇见了神医,还是爱情的力量大,女主角的腿也令人瞠目结舌地治好了。

就是这么一个老套的故事,头几集那些爱的记忆打动了我,让我坚持了这么些集。最日常的生活,上菜市场,买鱼买菜,侃价,省钱,去小书店看看书,一看价钱赶紧放下,陪着父亲上医院,邻居大婶送地瓜来……修车,下雨,找人,争吵……青涩的暗恋,他帮她讨好医生,不自知的意气,外人都轻易看出来的心事……说两小无猜他们年纪大了点儿,可是普通的乡下生活,失去的记忆,两个人的善良,都促成了单纯的爱情,像九九表,一是一,二是二,难度不高,可是因为简单,反而记得牢靠,成为至高无上的法则。《尚道,上学去》,尚道和银芽的爱情最后演变得不是凄恻,都快凄厉了,也并不教人觉得荒谬,无非是因为那段年少时光,出自直觉的恋爱。那时候,爱的原因和爱的是谁,好象并不重要,但是记忆中那纯然的爱意,总要有所依归。

还有一个关于记忆的故事,是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别人推荐的,然而每次推荐时都觉得词穷,只会说,是一个极其老套的爱情故事,但是很好看。这个电影叫《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皮皮先看了,推荐给我,我一看就哑然无声,反复看了好几遍,好象自己在摩挲玩味一样。那故事恐怕比《请跟我跳最后一支舞》还陈腐,说的是乡下的穷小子见到随父母来度假的富家小姐,彼此相爱,却被女方父母棒打鸳鸯,把女儿迅速送返城里不说,还把穷小子一天一封写了三百六十五天的信统统藏起来,这时战争爆发,穷小子参军去了,富小姐在上大学之余当了医院的义工,护理了一个受伤的士兵,士兵伤愈,原来是有钱人家的少爷,爱上了这位小姐,在他们准备结婚的当儿,富小姐突然在报上看见穷小子,站在他曾经说过为她修的漂亮白房子前面。激情澎湃的她为了在婚前结束曾有的记忆,去找他,结果误会冰释,爱火重燃,她和他幸福地过了一辈子。讲故事的,是多年以后已经成为老先生的穷小子,他们儿孙满堂,他却要陪着她住进疗养院,因为她患了老年痴呆,再记不得从前的人与事,他就把从前所写下来的点点滴滴念给她听,唤起她冷不丁来那么一下子的记忆。

动人的,不是后话,老先生老太太携手阖然而逝。而是那年夏天,电影里真切的此刻,他逗她笑,一起树上荡秋千跳到水里,看电影吃爆谷,开破车兜风……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这样的小儿女情怀,我们都知道是不久长的,相伴的光景可以去到一生一世,年久情长,然而也只有这样不知道珍惜的时刻才算得上真正的好辰光。

昨天看《平山冷燕》,又被晃点了一把,才子佳人们用了一本书寻寻觅觅,敢情正果就是他和他终于找着了她和她。浪漫电影儿里我顶不爱看的就是《西雅图夜未眠》(Sleepless in Seattle),我虽然浪漫主义,但是个有条件的浪漫主义者,始终不能明白这种从未交手的坚贞寻觅,哪来的动力。反倒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追思更让我理解,那是屡撞生活的南墙之后,回到简单生活的愿望和绝望。

10:57:58 - barb -

25 April

催泪弹

最近诸事不顺,看韩剧解闷。韩国人非常有意思,动作整齐划一,不但体现在穿的戴的脸上画的,还正大光明地出现在电视电影儿里,充分体现了岛国做派。我以前一个洋老板就老叨叨,看韩国女同志,都长得一个样儿,分不出谁是谁来,为什么连整容都不换个模板。

韩国的电视和电影儿更有意思,风格正好相反,但各走各的独木桥。电视剧是保守派,崇尚传统和纯情,总之家庭观念是一把抓,任何剧情都能加那么两笔,对自己或男主角的家人死心塌地的好,是形容女主角善良的重要依据。男女主角纯情那是一定的,我看过的不多的电视剧里,拥抱肯定是高潮,接吻一般就到了尽头儿了,而且大部分吻戏都不动,凝固成一个雕塑,然后镜头盘旋上去,越拉越高越拉越高,戏做得像米老鼠和唐老鸭的片尾缩影。

韩国的电影儿呢,以前的不知道,从九七年开始看,大热的电影,印象中越来越大胆、暴露,搞擦边球,在情欲边缘徘徊,连本来自成体系的搞笑片和爱情小品也向这一派蔓延,不过画面别具一格,统统走洁癖路线。听说韩国人连抹布也要洗得白白净净,分成二四六种,抹拭不同的东西,地板、桌子……这种爱洁净的习惯使得电影画面永远干干净净,曾让我们爆笑的《丑闻》,花絮里美术师说一切道具都是教人揩了又揩的,在人声嘈嘈的中国电影里猛抬头,视线被韩国电影吸引那也不稀奇。

韩国电视剧好一点,是因为他们格外崇尚灰姑娘的故事,女主角常常是陋室明娟,身世惨过雾都孤儿,获得富贵的男主角垂青,或者倒过来。如果男女主角都穷,那男二号一定是阔少或医生,总之,不能忍受百分百凡人。所以有机会看到韩国日常生活的边边角角,现代化的商场酒店咖啡室不用说了,全世界一样,比较吸引的是高低起伏的路上堆得密密麻麻的砖房子,大概类似上海的棚户区,是一般穷人的住所,其中保存了很多韩国传统的东西,像门口摆着泡菜坛(我爱吃辣白菜和辣萝卜,所以口水常流),门里边被褥铺了一地。对于住过老式平房的人倒平白多出份不搭边的亲切感来。

韩国的电视剧有很多人所共知的弊病,比如白血病,那简直是韩国的国病。以前一个哥哥聊天时跟我抱怨,说看了一部韩国连续剧,女主角得白血病死了,郁闷不已,接着看第二部,没想到女主角不约而同地也得白血病死了。编剧当然这样选,因为知识浅薄的我们认为它病发时没有异状,是一种“干净”的病,可以让女主角死得美丽而有尊严,我认为这个想法非常无聊,但是作为一个观众,实在的,我也不愿意看到女主角得了肺痨,把肺都咳出来了。最近看的《对不起,我爱你》终于走出白血病的阴影——两个男主角,一个得了心脏病,一个脑壳里穿了颗子弹取不出来,随时威胁生命。但你看,始终不脱“干净”的窠臼。

还有一个弊病是很多演员动过刀子。听说韩国民间整容是小case,蔚然成风,所以《巴黎恋人》的女主角去跟老同学借钱,看到以前的同班同学差点认不出来,鼻子嘴全变成了最新款。其实这个女主角自己才是整过的呢,我打赌,我肉眼就能看出来眼皮和嘴巴两处,糟糕的是这个女主角喜欢故做可爱状,常常一缩脖子一嘟嘴,于是眼睛变成三角眼,嘴巴和鼻子之间出现一道奇怪的痕,我妈说这是个手术做坏了的范本。

还有一个是二男爱一女,并且男二号一定比男一号帅、乖、好脾气和痴情。比如,《蓝色生死恋》里,元彪比男一号宋承宪帅了两个码不止,《巴黎恋人》和《尚道,上学去》里,同一个男二号李东健又比男一号朴信阳和Rain漂亮了N个百分点。然后就是这些条件好得不行的男二号统统痴情绝望地爱着女主角,不管他们以前曾经多么的花心堕落不正经,好象突然戴了副有色眼镜,满世界看出去只有女主角是女的。

还有只要是有点姿色的男的,一定找机会让其脱衣服露个上身,不洗澡也得换衣服。
等等。

以上不管怎么说,都还是中港台南北亚一般言情电视剧的惯用伎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我这样挣扎着找点乐子(学饭饭 )的蠢观众也就不计较了,可是另有两个毛病我实在忍无可忍(重新再忍)。

那天在楼下的碟市买了套Beautiful Days,进电梯被另一个team的工程师看到,抢碟过去看,我面目无光,恨不得钻到地下去,因为碟上印着几个大字,“最新打造强力催泪弹”。临了一个有古典音乐徒步穿越等高雅爱好的工程师安慰我说,韩剧怎么啦,韩剧也是……正常爱好嘛。

啊,催泪弹,形容得真好。宋慧乔在《蓝色生死恋》和崔智友在Beautiful Days里那泪水,比小河淌水还欢畅。不但女主角哭,男主角也得跟上,常常是一个大侧面,一颗泪扑跌到面上,这样默默流泪任拍大特写,是韩国男女明星的入门技巧。这样还不哭?不行,编导演一定想方设法,不怕催不出你的泪来。即便是我这个急性子,把繁文缛节略过,快进着看,看到《对不起,我爱你》里,武赫在死之前跟抛弃他却不相认的母亲说,给我做碗面,在背对母亲吃面时心里叫道“妈妈我爱你”时,我的眼泪也快绷不住了,谁想到又被Cathayan在旁边捣乱,而气得没有流出来。

我们家这位活宝是周星星的死忠扇子,有爱看美女走着走着摔个大马趴的低级趣味。此人总在我看悲情戏时插科打诨,把韩国编剧的心血全搅了。举个例子。那天我看Beautiful Days,本来结局不坏,女主角虽然也随大流得上了白血病,但好歹治好了,戏中间却也是黄连味不断,爱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戏的男女主角分别叫:民哲、民智、莲秀、善宰……都是没什么特色的普通韩国名字。Cathayan坐在门口穿鞋时,恰逢女一号大叫男二号的名字“善宰!”,他老人家抬眼一看,做恍然大悟状,道:“……原来是个杀猪的!”

我顶讨厌看电视看得哭,尤其是这样蛮不讲理地,硬把眼泪从你眼里揪出来的办法。连Full House这么一个青春喜剧,也免不了来三两下散手。不过这个毛病算是给Cathayan治了。

另一个忍受不了的,是韩国编剧自以为是的“上帝之手”。种种巧合误会擦肩而过那是编通俗剧的惯用手法,也不提了,韩国电视剧编剧是生生拗转生活,截断命运,惟我独尊,让人怀疑他们头壳坏掉。他们高兴的时候,能把坏的变成好的,Beautiful Days的女主角明明得了白血病,妹妹给她捐骨髓,却不配对,绝望中,莫名其妙的一个以前从没提到的日本捐赠者的骨髓就合适,就捐了,就治好了。虽然是我顶喜欢的李秉宪演的,我还是要发一下牢骚。当然更多是把笑的变成哭的,变好难变坏还不容易,于是,明明是一开始嬉笑打闹的故事,到半途就能急转直下,凄风苦雨一片,不死不休,《对不起,我爱你》是个典型的例子。Fanfan看完《尚道,上学去》,说“尚道被导演杀死了”,可不是,男女主角几经历练,几乎就修成正果,结果,她去接他出狱,将要被车撞到前他扑上去,一块儿撞死拉倒。另听说一个《玻璃花》,说是前面三个主角明明好好的,后来突然一块儿得了病,死啦。你说这能让观众没有暴力倾向吗。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要看。韩剧有它好的地方,拖拉跌宕处,可以走神,六神无主时,可以暂时告别真烦恼,即便那是童话,也是遥远的异国他乡的童话,无关痛痒。

22:07:00 - barb -

13 March

跋涉——Angels in America: A Gay Fantasia on National Themes

原来电视可以好看成这样。


1.

其实是迷你影集,全名是Angels in America: A Gay Fantasia on National Themes。影片开头,出字幕的时候,用了一个长长的镜头,从九霄云外穿过遍地摩天楼的纽约城,到了点题的天使雕像面前。当然不是真的长镜头,可是这真奔目标的穿越,本身就像几百年前美国人飘洋过海的迁移。

看到前两幕的时候,我突然觉得,这明明不是电影,而是一出舞台剧,越看越肯定自己的这个猜测。后来查到,果然是剧作家的原作改编成迷你影集。电影编剧就是原剧作者Tony Kushner。我太想知道关于他的一切了!

双D9,第一部分是《千禧年降临》(Millenium Approaches),第二部分是《重建》(Perestroika),每部分三个章节,每章1小时。一点没想到全部加起来有6个小时,我就这么不知不觉的看完了。


2.

Talking,talking,talking,语言像粗壮的喷泉一样从人物嘴里蓬勃迸发。看这个影集得对美国的宗教渊源、历史、政治、大事件……有充分的了解,摩门教的教义、跋山涉水的迁徙、旧金山大地震历劫重生、麦卡锡主义、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日常生活丁点小事上的见解差异、总统们(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司法和正义……感情就塞在这些对话的夹缝里。

出乎意料,对于我,这片子唤起的不光是对狼狈爱情的震惊,还有对这个国家有更深了解的欲望。看了之后,我突然想拿起那套一直没打算看的《光荣与梦想》,而这书大概也不会辜负我,第一本里头那些照片,黑色星期四、大萧条、阿拉巴马的棉农、一战老兵补偿金示威和麦克阿瑟的血腥镇压、珍珠港、肯氏三兄弟合影、越战、登月、黑人运动……是Angels in America隐约闪现的背景,对这个国家的复杂感情是故事的根基。

Prior在天堂里,跟天使长们说,是的,活着可能像你们说的,只是一种习惯,就因为是习惯,不能摈弃。这个习惯,也是对这个国家的,也是对那座容易迷失的巨大城市的。所以跋过山,涉过水,历经几百年十几代艰辛与忍耐,即便是爱人路易斯被肮脏的病痛吓得弃他而去,他还是宁愿回到那张折磨人的病床。

这本来是一个提倡英雄主义和勇气的环境中popular的选择,可是因为之前的故事和黑暗的笑声,不再流于轻浮。


3.

有的故事,立意就是要悲伤沉痛的,背景漆黑一片,可是并不妨碍它的好看。

我拼命在我少得可怜的阅读经验里寻找和Angels in America类似的部分,后来发现,是黄碧云。辗转于病痛,在感情的世界流离失所,拘梏于肉身的欲望,刚开始还薄有微光,到最后黑暗彻底的命运,但是始终活下去。被生活的轮子再碾过几百下也活下去。

《怀乡——一个跳舞女子的尤滋里斯》里的陈玉,“我憎恨生命的重复。极其讨厌,难以摆脱人的软弱与限制。我踢翻了厨房所有的碗碟。我想狠狠地踢她。踢她,毁掉一切物质性的存在。”

这是乔伊。Joe狠狠地揍路易斯,踢他,踢他,直到他头上爆出鲜血。这时他被自己震惊了,被自己的暴戾、蛮横、残忍……如此在挚爱的人面前暴露出来的肮脏的自己。这是干净的、文明的、自制的、才为路易斯献出童贞的Joe。

喜欢同性的男人当然是自恋的,因为对面那个粗壮的、蛮横的、有干净的肥皂气息、有强烈政治观的雄性动物,根本也是他自己的一部分。

陈玉:“命运并没有放过我们。由软弱而生的命运。我怀疑整个世界原来与我无关。”这是Joe的想法。


4.

有时不可避免地陷入暴力,对别人和对自己的,感情上和体力上。

每当这时候,人会痛恨自己,痛恨这个容许自己的卑贱滋长的粗糙的世界。乔伊和路易斯,路易斯和Prior,乔伊和Harper,罗伊……

有时也笑出声来,他们也笑,观众也笑,根本是幽默的。渴了就喝水,疼了就吃药,痛苦时就笑。

我有时哈哈地笑,在夜里真刺耳。想象1991年5月,由Eureka Thretre Company of San Francisco上演,1992年1月起,在伦敦上演一年的这部戏,台下的观众是如何大笑,想不出来。

美国的剧作家果然比电影人优秀得多得多,他们是电影和小说的夹心人,把精髓都吸跑了。如果能够去一次美国,我一定学好英语,为了看一场全是对白的现场戏,这个drive比学校里那些宣讲强劲多了。

让我想起田纳西?威廉斯的戏。《热铁皮屋顶上的猫》是湿热的,低气压下情绪无可逃蹿,碰撞和爆发。《美国天使》是湿冷,人不断压抑自己的情绪,仍有潜力,却终于自己放弃了,为了脆弱,为了渴望。然而和布里克(Paul Newman演的那位)那种不吭一声的痛苦多相似。

5.

看Angels in America时,我把家里的其他人都轰走了。它适合晚上一个人看。窗外的黑让你离他们很近,离编剧的意图很近。当然不是为了漆一笔黑色。夜晚是意志力薄弱的时候,一切铜墙铁壁金钟罩铁布衫化为虚无,可以无心地看别人,不怕赤裸裸。

以前有个电影研究者爱德华?茂莱说,《欲望号街车》改编成电影后,比舞台剧丧失了一些什么,它是过于自然,过于写实了,它使得演员和观众间的距离过近,以至缺乏剧场里那种审美的距离感。

电视把这种缺失补回来。

于是,你、我,也只是一个旁观者,冷冷地看着屏幕上的病与死。

摩门教展览馆里,那驱车的年轻人蜡像和乔是一个模子脱出来的,他充满憧憬地望着通向异乡的路。异乡不错有生活的出路,可是感情要去到哪里找归属?跋山涉水,我找不到你。

始终离不开这个现实的世界。爱离不了恨,喜离不了悲,健康离不了病痛,干净离不了肮脏。即便如此,仍然选择活着,尽一切力量,以生之意志,往好里活。


6.

你一定也曾经有过,汗流浃背狂乱难以睡着的夜晚。如果没有,别看Angels in America,或者你会觉得闷。或者是,它摧毁一些你信奉的,带来一些你没有过的怀疑。为希望带来泡影,为失望带来希望。幸好,压箱底的是希望,上帝保佑亚美利坚,有这些粗壮的、可爱的、成年的孩子们在遍体鳞伤之后仍然不懈努力,为了造一个梦。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这些人造的梦,让生活中的某一天变得美好。

有时候却不免不质疑,到底,什么是信念的根基?

我们知道鲜花诗句过眼云烟,如露如雾亦如电。可是这算什么,这样,就可以逃避所遭受的一切痛苦?血淋淋地hurt那些呢?

当然,以上问题皆是哲学或神学或佛学研究的内容,我们可以选择读书或信佛来寻找答案或得到解脱。但是,作为世上一个孤单的个体,不受过去或将来经验的限制,容我或他,或你想一秒。

那些屏幕上的人,当然不是活在真的生活里,当然是编剧用自己的思维泥土捏出的小人儿,是他的值观,是他的道德感,是他的茫茫慨叹。不妨碍唤起你的普通人的一部分。另外,引出你记忆内的似曾相识,领来你所不知道世界上隔壁那个角落所发生的,令你感慨,世界原来如此之大,感情经验的种类原来只有这么少。


7.

他非得让你看,丑陋的一面。还是摩门人的展览馆,马车旁的蜡人儿活了,是一个中年妇人,她跟Joe的妻子Harper说,上帝啊,他把你的肚子剖开,把你的五脏六腑拉出来,痛啊,然后他又给你塞回去,关上你的肚子,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你又变成完好的一个人。可是那种痛啊,还在。

后来我想起来从前为什么喜欢看亦舒,因为她是第一个让我去想某种无可奈何的。这个又和宿命论是两码事,这种无可奈何是个客观存在。做过的事情,像时间一样不可逆,艺术家们用技术性的情节夸张和突出了这种不可逆转。所以我一直喜欢那本《开到荼蘼》。

在以前,自以为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我曾经觉得黄碧云矫情。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要痛苦?岂不知人是这样的,躲过了物质上的,又来精神上的,物质与精神都满足?或者,一天,一个月,然后是新的无尽的空虚。上帝还是谁,他们从来不让你觉得饱,不然你怎么饿?怎么活下去?


8.

病与死,最可怕的两件事。

当然路易斯要逃掉,当他看到,Prior便血的时候。生命肆无忌惮地流逝,还带着必然的肮脏与恐惧。Prior恨他,他们同居一年半,他就在把他送到医院后,跑了。当然他恨是因为爱,他跑了也是因为爱,一切无名原因最后都归于爱。先是被恐惧打败了,然后,逃避、挣扎、内疚……借着一个陌生男人的力的力量,又复原了,又有一点爱和勇气去打败恐惧。这可真像魔由心生,但是自己是扑腾不出这泥沼的,非得好风轻借力。

于是乔伊成了那个可怜的倒霉孩子。

他和Prior一样,是非常能唤起女人的母性那种人。Prior是因为不听话,让人头疼,不珍惜自己,让人惦记。所以在他跟踪路易斯的新恋人,他的“replacement”乔伊,倒在摩门教展览室地上的时候,乔伊的母亲不但送他去医院,并且在未来的岁月里从心灵上照顾他。

乔伊呢,太乖。干净、太自律,他需要所做的一切都是有理性的、合理的、有因果有始终。母亲们不用管他,他自己就应该活得好好的。他没有办法倾诉,只有在午夜危险的中央公园逡巡,在陌生人狩猎的眼光中崩溃了,哭泣着打电话,妈妈,我是个homosexual。

他不接受罗伊,大名鼎鼎又或是臭名昭彰的大律师提供的华盛顿的工作,因为那违反他纯净的价值观,有违justice。但是他爱上一个律师行里最卑微的打字员,并且在跟着他走到他家里,费了老大的力气,和自己拔河之后。

后来就像一个初涉人世头脑简单的孩子那样,不问因由地爱上他。


9.

我倾慕像乔伊这样有坚定信念的人,well,他们过得太好了,被他们内心的纯净保护起来,隔离这个世界的尘埃。他没打过字,没在中央公园冶游过,没有一个得艾滋病的男朋友……没在厕所哭过,甚至不裸睡,穿一套把自己包得严严实实的内衣。

于是在路易斯躲在厕所为自己的不负责任而痛哭的时候,别的人吓跑了,只有这个好心的乖宝宝走上前问,怎么了,你还好吧?

路易斯和乔伊同居三星期之后,Prior和路易斯的黑人gay朋友Belize说,嘿,卢,你猜怎么着,你那新欢是老罗伊的破鞋,我在医院看他啦。路易斯又惊又怒,跑去查了一打乔伊办过的案子。哈,这个没人性、冷血无情的共和党!

绿妖把其后他们打架那一幕及其前因后果写得太好了,以下引用她的:

乔伊认为同性恋和酗酒一样,是罪恶并且可以抵制的,只要自己每天都向上帝大声祈祷。他甚至娶了一个妻子,以为形式一样正常,内容也可以正常,但他甚至不能跟她发生关系。在妻子连声质问里,他忽然弯腰呕吐,他崩溃了,不能够再与先天的基因搏斗,就像雅各布在荒野里与天使角力。

第二张,乔伊和路易斯爱的发狂,路易斯是他的同性恋初恋,是他前半生中最好的时光,他像小狗一样跟着路易斯——然后是吵架,竟然是从各自的政治立场开始吵,乔伊忽然勃然大怒,律师的自尊心和共和党人的尊严回到他身上:‘什么时候轮到一个打字员对我进行评判了?!’他们打架,看到被自己踢得血肉模糊的路易斯,乔伊突然住手——这就是自己的初恋?那个爱到发狂的人?

真可怕,我们到最后总是会被自己的不堪震惊,可是这不妨碍我一遍遍看它的第一张碟,两个在深夜游荡的孤魂野鬼,一个妻子离家出走,一个抛弃快死掉的情人,战战兢兢,满怀罪恶却又无比喜悦地接受彼此。

10.

明明不是一部爱情电影,我却偏要去里面寻找爱情。在寒夜里他们藉以取暖的两个字。

乔伊、路易斯和Prior,在这电影里是小角色,上面有威风凛凛战无不胜的大律师罗伊,有发光发电掀房揭瓦的天使,有摩门教的长老们,有慈祥严肃的母亲……演员也是小配角,像几棵细小的红花,藏在巨大绿叶的夹缝中。他们和阿尔帕西诺、梅丽尔斯特里普、爱玛汤普森比起来太细嫩了。

可是这细嫩显得那么新鲜。希望就是青春、体力、激情……他们的大段台词念得真好,那么戏剧化的大段台词很难不显得生硬,但是念得真好,澎湃着精力的波浪,烧灼的热情。像莎士比亚那个时代,年轻的、好斗的、健壮的勇士。

用热情披荆斩棘,血淋淋地成长。


11.

都是药片惹的祸。

如果你在Angels in America里看见天使、天堂、祖先的鬼魂、奇异的陌生人……别以为它是魔幻现实,事实上,出现幻觉的几个人都吃了药。Prior和罗伊,都得了艾滋病,接受鸡尾酒或whatever疗法,一把一把那样吃药。乔伊的老婆Harper是个家庭主妇,为了逃避一个个没有性的不成眠的夜晚和depression,她吃安眠药镇静剂。他们都大张着嘴,把舌头上的药片暴露给你,好象告诉你,噢,好事都不能信,看见了吗,它们是药片儿!

罗伊看见被自己幕后黑手搞死的XX党妇女,Prior看见天使,并做了春梦,并在梦里上了天堂,在天堂的fuss里边又回到了地狱纽约。Harper呢,有时看见陌生黑人导游,带着她,去巴黎,去南极,那个肯和她生孩子的爱斯基摩人原来是乔伊。

但是以外地,Harper和Prior在对方的幻觉里出现,Prior告诉她,你的老公是gay呀。你不由揉揉眼睛,这难道不是魔幻?

编剧一直变着这种小戏法儿。


12.

说说Prior。

Prior是个漂亮的男孩子,演Prior的Justin Kirk有种奔放的异族人的热情。世界上公平的事不多,疾病是一个,于是一朵漂亮的花惟有枯萎得更快。他的台词比乔和路易斯都长,其中有一段,是他和Harper在幻境中相遇,他穿着女装,化了妆,甚至不叫人厌恶,他念了长长一段台词,那样子几乎是古典的。

路易斯走了,抛弃他和他的苦难。于是是胆战心惊的疼痛,身体开始溃烂,疼得毫无道理。卢?头一天还在身边,躺着床上,读书的卢,同居了四年多,原来是陌生人。

属他的梦最灿烂,属他最孤独。先是祖先们,然后是天使,然后……是宁静平安但荒芜的天堂。天使们拍打着翅膀,坐在各自的席位,像一场大考试。他们,他的护士,他的好朋友Belize,都是天使,他们告诉他天堂是无爱也无痛的。

他始终选择回到痛楚的人间,其实人间已经没什么可期待的,除了那个欠他一笔的卢。

我们中国人说起感情债是上辈子欠了谁的,可不是。

在梦里,Prior化了妆,浓墨重彩但忧伤的脸,不知怎么让我想起《罗密欧与朱丽叶》里的努瑞耶夫来。

小努哥的脸不漂亮,眼窝深陷,上了妆一点不美,可是有种奇异的忧伤。

Prior老是拖着残躯爬,在地板上,在床上,他的一条腿已经使不了力。那个瘦弱的努力扭动的身躯也老让我想起舞蹈,舞者的伤痛和汗水,愤怒和忧伤。

幸好,老天给了他一个很好很好的梦,他的家变成舞池,空中闪烁着星星,爵士乐呜呜地吹着《月亮河》,他的腿好了,他的手搭在卢的肩上,脸贴着他的脸,和他跳舞,温柔款摆。


13.

再说说卢,Ben Shenkman演的路易斯。卢是犹太人,貌不惊人,喋喋不休,政治观一大堆……实在没什么可爱的,可是Prior和乔伊都爱上他。

刚开始,和Justin Kirk演对手戏,秋天的公园,他甚至不如Prior耀眼。可是之前,犹太教堂里,他和Prior并肩坐,紧握着手,你一定注意到他精明的眼睛。

就是因为知道得太清楚,所以做逃兵。路易斯不是信誓旦旦的勇士,他只是一个清醒的普通人。承诺和牺牲,有时需要一点头脑发热的。路易斯太容易看到灰暗的角落,也许是因为,打字员能呆的地方,本来就是灰暗的,底楼,昏沉的光,廉价的住处,中央公园肮脏隐秘的角落……

他让陌生人惩罚自己,好,感染我吧,来吧。也许是导演心有顾惜,那个让人觉得脏的大胡子也是演Prior的Justin Kirk演的。

路易斯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的坚定,他坚定地知道某些事,常理,规律。海边,乔伊说,我爱你,卢。

路易斯说,算了吧,你那是处男自以为是爱情的爱情。

糟糕的是,我们都知道他说的是对的。

卢最后回到了Prior身边,他和他和Belize和乔伊的妈妈,历劫重生地快乐生活。结尾,Prior说,这段时间,比他们原来的同居时光还多6个月。

总有一个被遗忘的,那个人是Joe。


14.

关于乔伊已经说得太多。是的,他正是我喜欢的那种内心和外表矛盾的乖宝宝,路易斯说他用的Faberge古龙水闻起来就是清新的异性恋高中生味道,瞧,连味道都配得妥帖。

在网上看到有人说演乔的Patrick Wilson像俄罗斯人,我觉得他不像,如果觉得他有古典气质,不如说像英国人。

Joe有三场戏教人印象深刻。一是第一次跟卢去他家,脑子想走,脚挪不动,面对着卢像面对巨大的诱惑,既是他自己的同性恋倾向,又是声音魅惑的卢。他说,不,我觉得不自在,我要走了。卢嘲笑他,去见Mrs.?结了婚的男士以后再游逛时可别忘记摘掉戒指。卢和他的嘲笑和失落,都像一盏巨大的灯,引着他自动扑上去。

二是三星期后,两个人在海边散步,卢说,他要去看看Prior,他记挂他。乔疯了,一下两下把自己衣服扒了个光,卢,你要什么?要什么我都给你。冷风吹透筋骨,不如卢带来的雪和霜。

第三场就是那场打架的戏,两头野兽的原始故事,bitter,两个人都挨了生活的鞭子。


15.

这个戏里,一人分饰N角。梅丽尔斯特里普演乔伊的妈、被罗伊搞死的Ethel Rosenberg和犹太教士。其中最看不出来的是犹太教的那位老头子(她得奖这个角色一定居功甚伟),最可爱的是乔伊的妈。她本来被儿子变成同性恋的消息震惊,却把母性分配给另一个得了艾滋病的男孩子,她儿子的恋人的前男友。可能,路易斯一直不知道这个陌生友善的老太太是谁。

爱玛汤普森演Prior的护士爱米莉、乔伊的妈迷路时遇见的流浪妇女(完全没看出是她来)和美国天使。

还有得到几次男配角奖的Jeffrey Wright,他演罗伊的夜班护士Belize和Harper迷幻中的神秘先生,Mr. Lies。——Justin Kirk、Ben Shenkman和Patrick Wilson都得到了金球和艾美的最佳男配角提名,但最后得奖的是Wright,是无可厚非的。

所有角色里我最不喜欢的Harper的演员Mary-Louise Parker得了最佳女配角奖。我对这个演员没有强烈的喜恶,只是觉得,编剧笔下的女性心理远远没有写男性那么出色,也许因为他自己是gay?也许是因为,我本来就是雾里看花。


16.

最后说Roy Cohn,这个有魅力的恶棍。

阿尔帕西诺老是选那些正邪中间人、魔鬼代言人般的角色,Angeles in America里也是。只不过,这次更talkative。乔伊坐在他跟前,被他一连串接听并串来串去的四五六个电话惊呆了,优雅的他被这种混乱的节奏搞得瞠目结舌。

记得前几天有人说77届奥斯卡上的Pacino像个homeless,把我给笑坏了。其实从《盗火线》起他就老给人和homeless擦边儿的印象,反正不像有温暖家庭的样子,或者说,放浪形骸,根本不在乎了。这次虽然也是一样的暴戾,也是一样的老光棍儿,不过一点也不homeless了,相反,剃个平整精神的平头,穿华丽的缎子睡衣。

Roy Cohn是舌战的巨人,耍手腕的英雄、野心勃勃的政治幕后人,整垮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等待机会修理他。即便是因为艾滋病住进了医院,他也能让医生在病理报告上说他患的是肝炎,并且通过地下渠道弄来不少常人难以企及的艾滋病特效药。他最大的特点是tough,恶行累累却经年不倒。

可是好象没有人天生heartless到干了坏事可以天天睡好觉,他最大的噩梦是那个幽灵,被他幕后操纵而被处以极刑的Ethel Rosenberg。她老看着他,在他的医院里,无处不在。他跟她理论,争辩,在别人看来是一系列对着空气的喃喃自语。

终于有一天她给他骗到,他快昏厥,无助地喊,妈妈啊妈妈,给我唱个歌。那鬼魂,Ethel Rosenberg,真的唱了首摇篮曲,看他没了呼吸,按了唤人纽。护士赶来,Cohn从床上跳起来大叫,哈,哈哈,Ethel Rosenberg也被我骗得唱歌了!Ethel Rosenberg消失了,黑夜唯有空洞,残存无尽的空虚和疼痛,几分钟后,Roy Cohn死了。

是鬼被他骗了吗?还是他骗了自己?

政治很脏,细菌也脏。对于他,政治像细菌,和生命共存的一部分,真空才是灭亡的开端。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过细小的柔软的部分,只是Roy Cohn的,外面筑起了越来越厚的壳,直到某些部分被忘记了,像残存于记忆的演技。


17.

我所知道的天使故事,是加百列、迷迦勒、路西弗、撒旦叶……他们庄严威武灿烂光明,从来没有这么……黑色幽默。爱玛汤普森的美国天使极其可乐,尤其是Perestroika中被Prior抱住了脚飞不上天那段儿,Prior竟然还被乔伊的妈教会了一句莫名其妙的咒语“满足我的愿望,不然我不放你走”。天使被他打败了,放下天梯。

我说让我笑的,就有这一段儿。

天使离人间可真远。


18.

最最后,回到《怀乡——一个跳舞女子的尤滋里斯》,为一片混乱的感想做个结束。


大白正午,我漫无目的地在阿姆斯特丹的路中央走。这儿叫做Muni Plein,还是Rembrandt Plein呢,在阿姆斯特丹,有这许多的Plein,是运河记忆与桥的城市交替着电车轨的地方,好像有这样宽阔的迷惑,阳光充盈,欧洲青年喝一杯咖啡还是什么的——水城何等美丽。我的心静得嚓嚓的烧得出火来。我想我的母亲已经死了:她一切毫无道理的痛楚随而消失。有什么比无边无尽的折磨更长呢。不见得。所有的命运不会比生命更长。

连命运也不过是暂时的事情,纷乱的、错误的一击。我便停下来,蜷伏着,有一点昏热,身体却有无比的力量,任何动作都不能装载,因此只能静止——这就是了,大白正午,强烈的阳光,在世界的角落,一个堕落无由的欧洲城市,我不过是暂时的血肉之身,正如舞台不过是暂时的运动——我的母亲已经死了,我还有无尽的挣扎,因为我活着,而且随着生命的无回,猝然终止。”

我知道千万人的命运,亦不过如此。在这时候,我与我的舞台,及一切暂时的生,从来没有如此接近。在这一条随意的阿姆斯特丹街道上,我的绝望得以完成。这个城市,也完成它要在我生命里要完成的幻灭、启悟——生命如骗局。一切都不重要,我的生命却自此豁然而开。或许我会回去,继续我的舞台事业,而且比以前做得更好,又或许我会继续我的旅程,佛罗伦斯、伦敦、巴萨隆那……。我不再跳舞了。这一切都不再重要。不过是一个跳舞女子在阿姆斯特丹的随意而又必然的经过。事情的转折,往往落至毫不惊人的地步,在表象世界里,无迹可寻。

因此便记录下来。这是为人所能有的委屈与希望而写。

08:59:00 - ba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