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25 April

梅边柳边 趁此良宵

柳梦梅向杜丽娘起誓,生同室,死同穴,口不心齐,寿随香灭。这一句唱得慷慨,动人心魄,先前书生的拙与痴昂扬扫尽,台上眉目如画人儿,硬逼出了泪。

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比我想象得好太多,一时间鼓乐齐奏,像浮荡在交响乐的汪洋里,倒不像是戏。我们误了上本,最撩人的惊梦,倒是一点也不惋惜,因为<旅寄>、<拾画>、<幽媾>、<冥誓>几出都是我自己心里的大戏。最喜欢的一段儿,是柳梦梅执伞上场,随风飘摇,羁旅凄凉的那场,有点儿林冲夜奔的意思,摧折不损英雄意。

俞玖林演的柳梦梅,极“正”,潇洒中有刚毅,又有股不谙世事的纯真可爱,不像先前看的陈士争的纽约版本里,温宇航那么风流蕴籍。我自己偏爱温宇航声音里那点低徊温存,可是仍然被俞的神情动作打动,他唱得比演杜丽娘的沈丰英不知好多少。纵然沈丰英貌美如花,但昆曲的好处都在意韵,不然梅兰芳也不会那么打动人。俞玖林的动作熨贴得多,一个人表演大半段也压得住场,摇摇晃晃处细细拿捏,倒像凌波微步。害得我猛捏旁边的小船,表示自己的激动。和小船听戏最好,可以偶尔小小声嘀咕,又笑,又骂,又赞,又八卦,幸福死了:P

第三天下本的那场,小船病了没到,Cathayan替补。为了一个offer的事,我也无心听,趁中场休息躲到厅里讲电话。回来后已开幕,不好意思落座,就靠墙站着看。尾声时,观众纷纷冲到前排,我被人潮冲到第一排,扒在乐池的栏杆上仰头看,恰好俞玖林与沈丰英谢幕,灯光明晃晃地照着,一对璧人笑靥盈盈,大红袍黄金线,更衬得色若芙蓉。观众连声叫好,我也把手臂高高地举过头顶,向三米外的俞玖林喝彩。一群不知哪里来的领导上台,和演员合影,中间的一个还向俞殷殷问询,俞便认认真真答,观众渐渐退场,眼见是曲终人散,突然一群女孩子的声音高声尖叫“俞、玖、林!”我扭回头去一看,Cathayan远远的大乐。俞玖林又腼腆又有点欢喜,走过来致意,把手里鲜花抛给那群女孩,才退了场。

现在回忆起,戏里的一举一动已经没那么分明。唯一印象深的是柳梦梅的青衫,挽在手里,小心阶边青苔,抖抖颤颤,最是戏曲的好处。回头看DVD时,那种淡色拍出来非常黯淡,再不能重现。有一段丽娘和梦梅双双穿着淡色衣衫,举手投足,翩翩飞飞,不知多好看,影碟里成了灰蒙蒙一片。可见现场的每一秒都值得珍惜,如此星辰,趁此良宵。
23:50:20 - ba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