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12 February

把青春抛得远,和春光暗流转

1.先扯些别的

我对《牡丹亭》一直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热情,其因未知,也可能像古代书生借宿恰逢小姐游园,片刻的怔忡惊艳,从此一辈子痴缠——从听到那一句“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起,我就彻底晕菜,像磕了药,上了瘾,甭管是什么载体,只要沾上“游园”、“惊梦”这样的字,一定要多看两眼。曾经在人流汹涌的地铁过道盯着一幅《牡丹亭》的海报好几秒,不是不花痴的。

看电影这么多年,很少遇到香港的杨凡这样的导演:导的戏让你边骂边看,骂完了也不按STOP按钮,坚持着看下去。这多亏他“唯美”的名声,大概他也是很有赏美之心的,比如《新同居时代》推广一下“寂寞的心俱乐部”,《美少年之恋》发掘吴彦祖之类,但是他的审美观图有其表,一旦把个人的口味放大到大屏幕上,一不留神就露破绽。扯到他是因为他导演了《游园惊梦》,请来宫泽理惠、王祖贤和吴彦祖上演多角关系的荣衰大戏,可是[皂罗袍]、[山桃红]、[步步娇]唱遍了,男女、女女的关系还是理不清。杨凡出没出柜子不清楚,不过这么一场一场戏地欲盖弥彰,观众们可受不了。我尤其受不了在我心中有限温存、无限心酸的游园惊梦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大幌子,过河拆桥的桥,被杨凡的不知所谓气个正着,哭诉一下。

另一件事是为了电影的缘故翻回头去看白先勇六几年写的小说《游园惊梦》,里头钱夫人是昆腔名角儿,号称“蓝田玉”,钱将军“就是为着在南京得月台听了她的“游园惊梦”,回到上海去,日思夜想,心里怎么也丢不下,才又转了回来娶她的。”最后钱将军死了,钱夫人再没场面可撑,在窦府里只说嗓子哑了,结局有些忆昔富贵荣华,风流云散的意思。

到后来,不用说也知道作者多么迷恋这出戏,去年“青春版牡丹亭”的宣传轰轰烈烈,紧锣密鼓,我看到的地铁海报就是它。报纸采访白先勇,说是他9岁时随家人看了梅兰芳、俞振飞的游园惊梦,“当时我并不懂戏,可就在美琪大戏院,《游园》中那一段婉丽妩媚,一唱三叹的《皂罗袍》,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以至于许多年后,只要一听到笙箫管笛响起就不禁怦然心动。”

汤显祖写《牡丹亭》是1598年,四百多年过去,这[皂罗袍]不知惹动了多少人的回忆。临川四梦偏偏是它流传最远最广,且有愈唱愈勇之势,大概是因那人人共此的心事,“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这相思何必狭隘到单单对人,更是杜丽娘那“花花草草由人恋”,更是“几人相忆在江楼”;这相思又何妨狭隘到单单对人,像李太白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只剩下亮堂堂光灿灿相思不朽,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相思皆如此。

都叫汤显祖是中国的莎士比亚,这一比倒看出名气大小。莎翁固然伟大,《牡丹亭》却比罗密欧和朱丽叶的故事更对我胃口,语言的原因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它包含的那缠绵错落的痴缠,和中国人含蓄却大胆至极的幻想。

白先勇版的《牡丹亭》在苏州真园林里粉墨登场的时候,我还翘首期盼来着,及至终于在北京上演了,倒没有去看。可能是逆反心理吧,先是报纸连篇累牍报道,又是电视上放,又到处在大学里开讲,连书都一连出了两三本,戏还未看,男女主角的脸倒熟了。报上说白先勇最终选了苏州昆剧团实现夙愿,是因为“选中了两位初出茅庐的新秀”,又亲自出马,“晓以昆曲传承的大义”,请动了“青衣祭酒”张继青和“巾生魁首”汪世瑜收徒,手把手教了一年,以及“这两个演员形象不错,但是基本功都不够,差到看不下去的地步”云云,自然最后是调教成功的志得意满。——不知是媒体传达不准还是我的理解有误,我得到的信息似乎是白先勇是从外表来挑这“青春版”的人选,所谓青春版演员自然要年青貌美,舞台自然要花团锦簇,可是且慢,这并不是搬演电视剧,眉梢眼角再有不足,还有剪接来补救。在我眼里,昆曲的精髓全在唱和身段手势,如果基本功一塌糊涂,一年最多练到身形流畅,若不是天才,唱功再突飞猛进也和大家差天同地。我的疑惑是,白先勇的宣传幻灯片和出的书焦点全放在男女主角的青春漂亮上,大桢特写可谓豪华,并没有说唱念做打,难道没有舍本逐末的嫌疑么。

怕期望太高容易失望,干脆没去看。后来听小船说女主角(唱杜丽娘的叫作沈丰英)唱得上气不接下气,男主角倒是不错的(唱柳梦梅的叫作俞玖林,白先勇说余秋雨喜欢沈丰英,他的太太马兰喜欢俞玖林,“马兰喜欢就不简单了,她既是名演员,又演过小生的。” ),舞台美伦美奂。这样看,终究还是值得看的,又扼腕。笑自己错综复杂的心事,这心事有一半是为《牡丹亭》多担待了的。

2.情天恨海 梦里温存

看戏时,一说到梦,就心中欢喜。从红楼梦、南柯梦、黄粱梦到春闺梦,简直无梦不欢。所有现世不能实现的愿望借着梦的名义一一落实并立此存照——下回映照他人的梦。Johny Depp演过一个电影叫Arizona Dream,电影里有一条鱼在夜空中飞行,路过高大的仙人掌,和背后明澄澄的月亮。奇异得令人语塞,美得使人发笑。梦是创始人,电影是记录者。

《牡丹亭》便是人生大梦种种,有的眼睛看到爱情,看完了爱情再看爷娘子女,母爱父爱,再完了看世俗民情,再完了又看到别样的旖旎风光……有人看到爱情坚定,不动如山,有人看到女权思想,有人看到人生的蜕变,有人看到性幻想,有人看到下流……《牡丹亭》为小儿女言志,大概还没有伟大到照妖镜的地步,不能给读者观众的品味下定义,但它确实有无数个侧影,留下了一张温润的素面,留下无数妆扮的可能。

我在林肯中心的《牡丹亭》DVD花絮看到这套五十五出全本大戏也在巴黎大歌剧院上演,登时心花怒放,昆曲在零一年被联合国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大概已广到非我这个外行可知,但自己所心爱的恨不得让全世界爱,有点像小学生的暗恋,大公无私,“喜欢他的人多才好啊,证明他是真的好”,又像吃了一块味道特别浓的蜜桃糖,恨不得让全天下认识的人都来尝一尝这糖的甜。

以往也零星地看戏,一折或几折,没有看全套的渴望,因为除了男女主角出挑,多数龙套戏过场戏都枯燥乏味。《牡丹亭》倒不是,除了杜丽娘和柳梦梅,春香闹学折腾老师、石道姑的俗气粗鄙、郭橐驼从柳氏文章现身、李全大战都有意思,花腾腾活泼泼的人物,串下场来,为佳人才子的奇缘填了鲜活的人气。

而且以往看的大多数戏(当然我看戏少),男欢女爱不是有坏人作梗,就是醋海翻波,又或是遭逢乱世,棒打鸳鸯,虽然最后免不了大团圆的结局,可是一看到奸角跳出来拆台,有情人哭哭啼啼忍痛分开我就眉头直皱。《牡丹亭》也是乱世,一缕芳魂却不受干扰,自顾自地夜会书生,第一次是她的梦,第二次她变成了鬼,成全他的好梦,抛开小人,罔顾时空,看得我好不痛快。情天恨海波涛再滚,难比这梦里温存绮丽,如果只能挑一出戏看,抛不下的只有《牡丹亭》。

香港城市大学的郑培凯说是,《牡丹亭》给人强烈的感染,原因不是剧本辞藻华美,更不是才子佳人历经波折终成美眷的大团圆意味,而是由于作者对人类追求自由、幸福、理想的执着与讴歌,这话固然对,汤显祖托“万历戊戍秋清远道人”之名作的题记也附加说明了这个道理: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

但那辞藻岂止华美,仅华美又如何动人,作者和丽娘的精魂都依附在这辞藻上,唯其真挚才能长存我心,再加上外在的美,那是双剑合璧,直指人心。


3.和青春暗流转

陈士争导演的《牡丹亭》在美国已经上演了好几年(应该是九九年开始),引起争议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我原来以为自己一定是不能接受改革的保守派,没想到两个多钟头DVD看下来,倒有异样难明的欢喜,好象学丽娘懒睡了三日,终于醒来伸了伸懒腰的满足。

《牡丹亭》一定是昆曲最美,不知有没有人有异议。我最喜欢昆曲的其实不是才子佳人,鹣鹣鲽鲽,倒是林冲夜奔的凄恻与苍凉,又或者是鲁智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由昆曲诠释,格外回肠荡气。可惜昆曲因为太过阳春白雪而渐渐式微,这才显出白先勇处处宣传的苦功和不可多得。

陈士争版的昆曲《牡丹亭》出了正版,装祯那样美,大红的封套,黑底红字人物画像烫着金。红是牡丹最盛时的娇艳,红到深处,又不免让人想繁华落尽之后是什么,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说是正版,也不贵,三十几块钱,奉送介绍的小册子,换到演员一丝不苟的唱念做打,青春美好的身段,精致流畅的唱腔,二三小时的喧哗热闹,在我看来是再合算不过的买卖,恨不得普天下的人都来买。

我看过白先勇删剪版的牡丹亭剧本,好象不是我的那杯茶。陈版呢,号称五十五出全本,足演了三天,闭幕时掌声雷动,可以想见几乎响彻全纽约,观众身临现场的满足和感动,五十五出不要说演了,精神集中地看下来都不容易,何况男女主角要唱要演。影碟只截了其中的片段,第一张是“开场/训女/闺塾?劝农/惊梦/寻梦/诀谒/写真/虏谍?牝贼/诊祟/闹殇/旅寄/冥判/忆女”,第二张是“拾画/玩真/幽媾/缮备/冥誓/回生/婚走/淮警/如杭/移镇/御淮/遇母/闹宴/索元/硬拷/圆驾”。我先是仔细看了一遍,听那悠扬乐声,终不过瘾,又对照一本旧《牡丹亭》看了一遍戏文,拿荧光笔画得满纸花花绿绿,才算拉倒。

《牡丹亭》是青春的故事,白先勇说的不错,不过仍然不明白他为什么找两个这样簇簇新的新人。我原先是怀疑年纪太轻人如何明白杜丽娘如火的热情,那般勇猛的赤诚,后来见到陈版《牡丹亭》演杜丽娘的钱熠和演柳梦梅的温宇航,一下就明白了,不能说是惊才绝艳,但的确被他们感动了一把——杜丽娘是“慕色还魂”,可是她和他的演出道尽青春思慕的风流蕴藉,没有半点好色的猥琐之态。他们也不是不青春哪,倒不是绝顶美貌的,可是他们这样自信地站在舞台中间,见不到多少自己的影子,身心倒像一早交付给了那对青春梦里人,那投入让他们周身闪着光,赏心悦目。

钱熠的声音又厚又明亮。昆曲的悠扬婉转本来是在似断似续的连绵起伏中见功的,她唱到高亢处转入低迴一点不教人觉得突兀,低音又毫不黯淡,平滑地再回荡到高音的唱腔,字正腔圆。她的眼睛极大,在聚光灯灯下忽闪忽闪的,吓人一跳,不由得不凝神注目。她的表情丝丝入扣,把丽娘闺房中的娇憨纯真、入梦后的芳心激荡、害相思的愁肠百结、逝世后的伤心悲凉、冥判间的灵秀果敢、幽会时的大胆直白、还阳之后成为少妇的端丽温存都表现得那么美。

我只可惜了她的衣裳,陈版《牡丹亭》引争议处此其一也。钱熠身上换了一套又一套华服,有明黄暗黄的缎袍,大红缎子的衣裳罩着透明白纱,当丽娘张开双臂,在戏台上迤俪行走时,果然极具戏剧效果,可是总让人想到和服上去,尤其可惜是掩埋了丽娘美好的身段,舞起水袖也看不出效果。我倒最喜欢她和柳梦梅临别时穿的那一套淡天青的描花衣服,贴身、朴素、明艳,和柳小生好一对璧人也!

演柳梦梅的是温宇航——以前听过他的名字,这回看了陈版《牡丹亭》,心甘情愿归入他的fans。温宇航的柳梦梅大概扯不到英俊二字,并不是说他不漂亮,他演出来的柳梦梅更适合用温文儒雅天真执著来形容,他予人的感觉有点像演员里休格兰特或是黎明那一类,温情里不无聪明和狡黠,那聪明和狡黠又不锐利,隐忍起来,似乎有点懦弱的,又有胸有成竹的固执和自信。柳梦梅自己称自己是“檠天柱,架海梁”,我们知道结局的后人们自然会心一笑,若是不知就里的新观众,真要笑他狂妄的。这自信和一点点的真,温宇航演得极真切,怎不教人心生好感。

而且他唱得也好,小生的假嗓唱不好的时候真要人命,他是真假嗓交迭自如,像一出好的戏剧故事般跌宕起伏。《牡丹亭》的重心在丽娘处,陈版DVD截取的这几段里柳梦梅的唱段也比杜丽娘少好多,那屈指可数的几段他的唱腔初听不觉什么,越往后越行云流水,好得让我寒毛倒竖,要打激灵。

花絮里舞台下的钱熠和温宇航都那么年轻、明朗、健康,几让人心疑:他们怎么演到的?怎么演出来那四百年鲜艳如昨的美梦,又怎么演出来那几许温柔若干凄恻两情相悦一往情深?


4. 那些好不动人春意也

慢慢说说荧光笔划下的道道,春来梦发多几枝。

<标目>、<言怀>两出都去了的,一上来就<训女>,老生老旦训女儿白日闲眠,吓一跳,原来不用上班的大户千金也没有春困秋乏的机会,和咱们今天上班族们一样规矩:不得午睡。第一嗓子就是老生昂扬地唱,“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你好些时做客为儿,有一日把家当户。”老旦夫唱妇随,“眼前儿女,俺为娘心苏体劬。娇养他滨上明珠,出落得人中美玉。

评论都道丽娘生在官府,她爹杜宝腐儒一名,严苛而不讲情理,但陈士争这个版里倒把他塑造得可爱多了,苛责女儿守他的清规戒律那是因为他的出身和所受的教育,他律己倒是一样的严,不像贾政那样虚伪。青春期的儿女们看父母不泰半是这个形象么。因那老生唱的好,比起老旦我倒更喜欢这位杜知府。

众目期盼的那“人中美玉”终于出场,她也不担了虚名儿的,“黄堂父母,倚娇疑惯习如愚。则打的秋千画图,闲榻著鸳鸯绣谱”,这几句唱词纸面看来无甚么稀奇,可是给她唱起来那份明亮厚重,叫人耳朵好不受用。

<腐叹>、<延师>、<怅眺>又略过,直接跃入<闺塾>,老塾师上场,这个才是真腐儒,活该春香欺负他。中间又插了一段[劝农],那杜知府下乡去也,农妇们“乘谷雨,采新茶,一旗半枪金缕芽”,身上是大红大绿的颜色,导演故意泼出个“俗”字,俗得活泼热闹,浸在传统戏里的人在此不免先惊一下,从戏里拔出三分注意力,我这样好新鲜的倒眼前一亮。后来又有农妇踩着高跷上来,要到看了介绍的小册子才知,陈士争自己说并不拿《牡丹亭》当昆曲排的,我看倒像民俗大杂烩,越往后看这意思越清晰,倒挺适合纽约。

不知是DVD的剪辑还是戏就是这么排的,有好几出戏没有完全按着时间顺序,是前后交错反复的,倒有助于结构的灵活,像电影把同一时间和空间根据剧情剪到不同的阶段,活泼得很。

<肃苑>略过,终于来到了<惊梦>,我心振奋呀![皂罗袍]一如既往的流畅婉转,“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卿卿年方二八,有的是这世上无与匹敌的青春,这韶光由人浪掷,如何不贱,你我也有当日呀。

<惊梦>这出里旦角的字字句句简直都爱的,还有这[好姐姐]“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茶蘑外烟丝醉软……”“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

丽娘春眠,梦里相逢柳氏公子,他夸她:“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旦与生相拥相促,“是哪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这时花神上来,带着身强力壮衣着粗放的花童,他唱道“他梦酣春透了怎流连?拈花闪碎的红如片”,到此时抛洒花瓣儿,戏台上落英缤纷,当真是“红如片”,而那洒花的花童孔武有力,着大绿的花裤子,真是有趣的对比。

可惜的是DVD里没有[步步娇]那“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和<醉扶归>那“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慈戒>略去,<寻梦>开始。梦里,“那些好不动人春意也”,丽娘在梦最绮最酣处被花瓣唤醒,方知是梦,一片惆怅,钱熠把刚醒转来那疑真疑幻的表情表现得真切动人,观众干脆塌下心,一起失落。可惜DVD里又没有那段[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第十三出<诀谒>,哎呀,梦梅上场啦!先敬罗衣,这戏里我顶喜欢柳梦梅的衣裳,裁剪得无比合身,没有任何纯色,一律透着粉彩,有时是淡青,有时是天青,旖旎时是粉紫色,失意时是黑缎子格暗花。他长身玉立,进退有礼,不骄不矜,难怪害得杜家小姐“慕色而亡”。丽娘遍寻梦中人不获,自知去日无多,画了幅自画像。

奇就奇在导演在<写真>和后面的<玩真>两出都摈昆曲而取评弹,那位评弹家声音亮丽(碟里没有介绍,内行人眼里应该也是名家),评弹软侬的同时又快言快语,明亮急促,夹着琵琶和三弦,没有大动作仍然演绎出佳人的情与欲,非常有趣。评弹只怕是比昆曲更濒临失传的,有专家诟病这评弹夹得不伦不类,尤其慨叹失去了欣赏此处昆曲原味的机会,我倒珍惜这个意外欣赏评弹的机会,原先不知评弹清亮若此的。

<虏谍>一场,丑角儿们都跳出来,好不欢蹦热闹的。<诘病>、<道觋>又略。<诊祟>、<牝贼>是纯搞笑,李全被金人封了“溜金王”,要借机扰宋,几句“如雷喧哄,紧辕门画鼓咚咚……好男女,坐当中,淮扬草木都惊动”倒是闹哄哄又好听的。

<闹殇>丽娘相思成疾,终于还是不行了。丫鬟叫了老爷奶奶来,老生老旦凄怆地唱“鼓三咚,愁万重。冷雨幽窗灯不红,听侍儿传言女病凶……你舍得命终,抛的我途穷。当初只望把爹娘送……恨匆匆,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白发人送黑发人多么凄凉。恰这时杜宝被封安抚使镇守淮扬,一介文官被塞上战场。

<谒遇>略,<旅寄>梦梅再度出场,“透衣单伞做张儿哨”,黑衣衫怪可怜见。

至<冥判>,丽娘终于做鬼,判官没见过这等美色,一阵乱猜,“瞧了你润风风粉腮,到花台、酒台?溜些些短钗,过歌台、舞台?笑微微美怀,住秦台、楚台?因甚的病患来?是谁家嫡女支派?这颜色不像似在泉台。”因感她父清廉,着花神保她肉身,魂魄自去寻柳梦梅。<拾画>是梦梅拣到丽娘画像,当成观音姐姐了!


5. 春如许 春归人面

<忆女>是杜夫人太湖边泪烛浇天,<玩真>又是评弹,<魂游>略过,至<幽媾>是万万略不得的。

该让我怎么说这一出的好啊!

不管是舞蹈、音乐会、歌舞剧还是戏曲,现场演出每到录到DVD上时,本来妙到毫颠的,最多存下三分,我看到这三分尚且如痴如醉,真不知那现场的观众做何感受,只怕身体发肤一寸寸都碰撞到流淌在空气里的美妙声音,眼睛更要被魇住一样一秒钟不肯离台上的倩影。

陈士争的另一个好处遍是,喧哗热闹只为背景,引观众一笑之余,从来不会夺去了主角的光采,而那眉目如画的佳人才子总像站立在极静寂处,她眼中只有他,他眼中只有她,好象连自己也舍去了,这世上只剩下杜丽娘和柳梦梅。

丽娘的鬼魂到了柳梦梅身边,是一支[宜春令],“斜阳外,芳草涯,再无人有伶仃的爹妈。奴年二八,没包弹风藏叶里花。为春归惹动嗟呀,瞥见你风神俊雅。无他,待和你剪烛临风,西窗闲话。”钱熠忽闪闪的明眸,辗转情动的面容,真让人信服丽娘就是如此教冥府判官也心折的。

换到那柳梦梅,他“夜半无故而遇明月之珠”,这下子心慌慌情脉脉,长袖一舞,吐气开声:“她惊人艳,绝世佳。闪一笑风流银蜡。月明如乍,问今夕何年星汉槎?金钗客寒夜来家,玉天仙人间下榻。”唉,我就是被这两句彻底俘虏了。他又压低声音道,“知她,知她是甚宅眷的孩儿,这迎门调法?”那“孩儿”两字,便像是压在胸口,沉在喉间的。

丽娘水袖翻飞,道“幽谷寒涯,你为俺催花连夜发。俺全然未嫁,你个中知察,拘惜的好人家。牡丹亭,娇恰恰;湖山畔,羞答答;读书窗,淅喇喇。良夜省陪茶,清风明月知无价。”唉,这等娇滴滴人儿!

那书生怜惜她,“俺惊魂化,睡醒时凉月些些。陡地荣华,敢则是梦中巫峡?亏杀你走花阴不害些儿怕,点苍苔不溜些儿滑,背萱亲不受些儿吓,认书生不著些儿差。你看斗儿斜,花儿亚,如此夜深花睡罢。”

春意最浓时节,就是杜丽娘和柳梦梅双偎双依,双飞双傍的时刻,台上那一对无暇璧人,翩翩飞飞,水袖交缠翻覆,唱词玉珠错落,余音袅袅,美丽不可方物。

最大的遗憾是,DVD容量有限,总有遗漏,<幽媾>里略去了二人对答的[红纳袄]。看过现场演出的桑梓兰(说是斯坦福的助理教授)在《三种<牡丹亭>的舞台新想象》里写得让人向往:

尤其令人屏息以聞的是<幽媾>裡兩段「紅衲襖」曲牌清唱。杜麗娘深夜出現,柳夢梅驚詫之餘連連問道小娘子何以夤夜至此。此時樂團伴奏停止,先由溫先生唱出一串問句:「莫不是莽張騫犯了你星河槎/莫不是小梁清夜走天曹罰/是人家彩鳳暗隨鴉/敢甚處裡綠楊曾繫馬/若不是認陶潛眼挫的花/敢則是走臨邛道數兒差/想是求燈的?可是你夜行無燭也,因此上待要紅袖分燈向碧紗?」再由錢小姐以相同曲調回覆「俺不為度仙香空散花/也不為讀書燈閒濡蠟」等一段。此時全場肅靜,偌大劇廳但聞二人一問一答,溫柔歌聲迴旋繞樑。憨秀才顧左右而言他,問是不是來借燈,俏佳人登門自薦,又羞答答地強調自己全然未嫁。驀地相逢,而清風明月,情深意濃。


写得真好,那情景想象得到,因为没有看到,有点心酸地憧憬。

从<幽媾>起我就光盼着他俩的戏了。反正<旁疑>、<欢挠>都略过去了的,<缮备>也很简单,一把进入<冥誓>,唉,丽娘唱道,“剪了灯,余话堪明灭。”这一次明亮化到深沉,“杜丽娘小字有庚贴,年华二八,正是婚时节。”她言明是鬼,把书生吓得团团乱转,终为了梦里夫妻情谊忍住怕,说“你是俺妻,俺也不害怕了。”——我手里的书是万历谑庵居士王思任和乾隆快雨堂主人王文治点评版的,只见王思任在这里点评道,该把这句化为“你是俺俺妻,俺也也不害怕了”,笑。

唉,心思缠绵的丽娘啊,“爱的是花园后节,梦孤清,梅花影斜。熟梅时节,为仁儿,心酸那些……花根木节,有一个透人间路穴。俺冷香肌早偎的半热。你怕惊了呵,悄魂飞越,则俺见了你回心心不灭。”好一句“回心心不灭”!“畅好是一夜夫妻,有的是三生话说。”卿本佳人,奈何做鬼,为的不过是这般寻常愿望啊。

<秘议>、<诇药>略过,到了<回生>,柳梦梅终于起了杜丽娘的坟,她醒转来,呀,这才是她和他真正地第一次某面,她一下倒认不出他,“只哪个是柳郎?”(王思任评:妙,妙!我也跟在屁股后面说:妙,妙!)及至他报上名来,她叹息,“柳郎真信人也。”

下一出<婚走>,又有一段极好听的合唱,艄公、仆役合唱道:“意呔呔,别南安孤帆夜开,走临安把双飞路排”,那股行路的苍凉,就是我喜欢的林冲夜奔的精髓。梦梅问丽娘因何掉下泪来,她唱道:“叹从此天涯,从此天涯。叹三年此居,三年此埋。死不能归,活了才回。”众人合道:“问今夕何夕?此来,魂脉脉,意呔呔。”这段这一占了整个本子很小很小一部分,可是一唱三叹,精致豪迈。

<骇变>略,<淮景>里反贼那“鼓通通,鼓通通,噪得那淮扬动”有趣,昆曲总让人觉得是高雅,其实倒是大雅大俗的,像这里头的母老虎和怕老婆的李全,一众的喽罗们“哈哄哄,哈哄哄,噪得那淮扬动”都好玩好看。

待到<如杭>,“喜的是一宵恩爱,被功名二字惊开”,不高兴啊不高兴,reality bites。他只晓得给她坐香车受诰封,想一想又何尝有错来,没功名怎么完成大团圆,可见有时感慨是感慨,不要把他人一时的叹息当成心声,那是幼稚病。

<仆侦>、<耽试>略,<移镇>是丽娘的爹妈老夫妻分别,这叫一个凄惶,“老影分飞,老影分飞,似参军杜甫,把山妻泣向天隅。”老太太跟老头儿叮嘱:“老爷也,珍重你这满眼兵戈一腐儒。”这真是窝心窝肺的体己话,老来夫妻,正好和少年恩情对照着看,感慨加深一层。

<御淮>、<急难>、<寇间>、<折寇>、<围释>统统略过,<遇母>里丽娘见到了亲娘,“儿呵,便是鬼,娘也舍不得去了。”可怜天下父母心!丽娘却也乖巧,“肠断三年,怎坠海明珠去复旋?爹娘面,阴司里怜念把魂还。”<淮泊>略过,<闹宴>里梦梅还没见到岳丈已经穷困潦倒,宴席上打秋风抢馒头被抓了个正着,这下终于见到岳丈,杜宝却气坏了:我女儿已经安葬,何来狂徒污她名节?疾跳到<硬拷>,吊起来打,中间的<榜下>和<索元>都跳过去。<闻喜>也略,直接进入五十五出<圆驾>,呀,好大的宴席,终于要散啦。

杜丽娘凤冠霞帔,柳梦梅着状元袍子,红艳艳,光灿灿。丽娘真是难为,先被老父斥为“小鬼头”,“则你个杜杜陵惯把孩儿吓,那柳柳州他可也门户风华。爹爹,认了女孩儿罢。”腐儒很倔强:“离异了柳梦梅,我便认你。”她手把手地劝了老父又劝夫君,没辙之际,还是圣旨救驾——这是中国戏曲里一等一的厉害家伙,战无不克的法宝,亏得它圆了天下多少鸳鸯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它出马时才最终成了真。

有人说无大团圆不欢说明了中国式的乐观,我倒觉得是因为中国人经历得太多,深知没什么事是可以由自己掌控的,对老病生死悲欢离合勘得比较破,对梦想与现实戏剧与人生有比较透彻的了悟(归根结底是悲观的,然后大彻大悟,倒没有过不去的坎儿了),所以既然是戏,何不干脆让戏来得更美满一点。圣旨到,及其副作用,是把人对爱情和功名利禄,理想和现实的追求都满足了的灵丹妙药。


6. 把青春抛得远

不是说流光容易把人抛么,小时候谁爱听戏呀,渐渐咂到了昆曲的滋味,年纪已经长了一大把。当然我不羡慕hip-hop的热闹了,可是看小朋友们迷歌星义无返顾的样子,终于还是怀念青春的好处。

白先勇为《牡丹亭》当义工,当然大义是先要振兴昆曲的,但回过头来大概还是还心债,怀旧是一笔债,背上身是驴打滚的利息,人日日见老,担子越背越沉重。现在5岁的小孩都识讲“我小时候”,现在比不得二十年前,社会的进步日新月异,再回首已是百年身,连家边的路都不认识了,信息又传递快,人人有创作的机会,于是轰轰轰地,来不及记忆已经忙不迭地赶搭新一班流行快车。能在记忆里镌入梅兰芳俞振飞的真声又有能力为这记忆做点事真是很好很好的。我一直不多爱读白先勇的小说,但一直也读,就是因为和许多其他的读者一样,被他作品里那个怀旧的基调吸引。金大班,尹雪艳,玉卿嫂莫不如是。当然他最吸引人的是《树犹如此》,因为那忆旧太真挚,投入了太多私人感情。不小心又扯远了,其实我想说的是,在存有《树犹如此》的《蓦然回首》集子里,有《三度惊梦》,说到俞梅合作那场游园惊梦里,“台上演员叹道,‘像那样的好戏,一个人一生也只遇到一回罢了’。”——现在有了DVD,好戏不大可能有成为绝响的机会,但现场看一眼听一句那爆炸般的感受,像first kiss的震撼,我真希望有朝一日得到那么一次。

白先勇的四百年青春之梦,《姹紫嫣红牡丹亭》的剧本我也有,书皮上像,洇着墨一样绽开深深浅浅粉红色的印子,这大概是他心目中《牡丹亭》的颜色,和陈士争的大红恰成对比,我自然是拥护后者的。可是这本书出得好,十六开,纸质轻软黯色,删剪版的《牡丹亭》剧本是主体,前附文章好坏见仁见智,最有贡献的倒是回顾图片,有傅字辈的名角顾傅玠和朱傅茗,有尚晓云、梅兰芳、程砚秋、俞振飞的上妆照,有荀慧生的春香,有张继青和华文漪,她们也在慢慢地变成传奇。当然还有青春版的沈丰英和俞玖林在苏州园林中拍的定妆照,后来还特地出过一本画册来着,有了广西师范这个版本,倒看不出什么买的必要。结尾又附上了曲谱,我看着像鬼画符,但想到陈士争版中用的叶堂1792年的版本种种好处,登时对这鬼符充满敬意。

我还买了本广西师范出的白先勇自选集《青春?念想》,里面有《花桥荣记》、《Tea for Two》,也有《树犹如此》,最后辑录的一篇是《我的昆曲之旅——兼忆一九八七年在南京观赏张继青<三梦>》,我才发现那为[皂罗袍]“砰然心动”的故事是出自这里。也是在这里,提到“南京大学的戏剧前辈”陈白尘谈到昆曲在内地的式微,说:“中国大学生都应该以不看昆曲为耻!”这个观点也是见仁见智,也有许多的大学生迷恋写程序、写作、绘画、舞蹈或是其他艺术或消遣,这一定是因人因天性而异,“一生儿爱好是天然”,大可不必都拉上同一条船。不过我也相信,昆曲放在任何艺术范畴里也一定是出类拔萃的,的确值得迷恋,值得更多人来爱。

以前说好汉是快意恩仇,我看丽娘是快意青春,见到她毫不隐晦地向意中人表达爱情,我痛快地叫好。青春都只一晌,幸运的是,我们的青春过去了,《牡丹亭》还永永远远是那个样子,丽娘的青春总是不断照亮灰尘掩埋的记忆,生动明媚,酣畅淋漓。

posted at 08:45:00 on 02/12/05 by barb - Category: Life

Comments

伊 wrote:

评弹活得可还好好的

传字辈传字辈

07/19/06 00:11:44

琳 wrote:

我看陳版的牡丹亭,內心有很特別的感受,溫把柳夢梅的癡態有一種很用力的刻劃.

在幽媾那一段有很生鮮活辣的情感,杜麗娘和柳夢梅對彼此的癡迷眷戀非常飽滿,一種想要抓住時間,熱烈投向一切的渴望,如此不遮掩近乎有點乾柴烈火了.....有點現代的赤裸可是很有味道.

和畫片裡輕眉淡目的才子佳人很不一樣....

07/27/06 00:03:36

Add Comments

这篇文章已经关闭,不能添加评论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