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06 February

停车暂借问

停车暂借问,背后有无限的故事。谁在车里,借问于谁?又因为是旧诗体,联想到的总是马车牛车,隔着一层车夫,有如一层帘幕,挑拨着两端的窥探好奇猜疑,恰惊鸿一瞥。我猜钟晓阳是先有了书名,才想出这个故事。前两章特有一些不合逻辑,猛转急折的地方,到第三章故事才有了自己的生命,顺风顺水迤俪而去。

可是章题偏偏相反,第一部的标题“妾住长城外”最响亮动听,又欲语还休,羞人答答。等你一看,女主角这样林妹妹式的文艺小美人儿,原来是东北人,开口就是“咋的啦”,别扭得想笑,但是很切题。第二部“停车暂借问”象个陷阱,不知多少人是为了这五个字捧起这本书的。第三部叫“却遗枕函泪”,摆明是个悲剧,心境急刹车,气氛一下子灰下来,辜负了情节上忙碌的铺垫。

只有知道成书时作者只有十八岁,才明白为什么这么不老道,掐不住火候。才明白为什么司马中原、朱西宁为什么那么惊为天人,叫她“中国正统小说的言者”。小说还有“正统”,是挺滑稽的一回事。但她落笔的确有天才少女的气势(敏感+自信),尤其写沈阳的一段,日本人的轰炸、和女朋友的若即若离让人想起张老太,厚雪、晦涩的初恋让人想起三岛由纪夫。但这个天才是有限的,沉溺在无尽的细节里(本来是大部头才能做的事),情节是为了辅佐情绪,女主角一天介不是捧着红楼梦,就是想心事费疑猜,跟林黛玉一样头角峥嵘,虐人而自虐。我要是碰见这么一个女朋友,实在要崩溃。

以前看师太小说顶讨厌的一种情节是女主角因为某某事,惊喜地发现男主角“也是个有灵魂的人”,简直是放P,真是文艺者以文艺量天下,坐井观天。《停车暂借问》的男主角没被拉下水,是个做绸缎生意的商人,奇怪的是一点商业气息也无,和女主角的相处迹近精神恋爱,非常的虚幻和可疑(到底是他性无能呢还是她性冷感?)。

小说的节奏也不好,费劲巴拉地写了半天和日本男孩子沉重泪湿的恋情,突然半路杀出个轻松愉快的程咬金才是男主角,轰轰烈烈中戛然而止,再出场时男女主角年近半百,已经在千山之外的香港,这时本来是重头戏,书却只剩下一个小尾巴。其实钟晓阳写中年人这段情境声响都特别生动引人,我猜是因为她人在其境,不用自己经历过,也对都会草民的生活有无数细致的观察。可惜前三分之二太轻浅太言情了,后三分之一又刻意沉重,男女主角像基因突变。读者因为太惊愕了,不能全情投入地跟他们一起惆怅旧欢如梦。

但是我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在异国他乡雪地行车、漫度长夜之间,琢磨着书里的旧式年节、地摊小吃、市井人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也就是这点好,好象也只有台湾女小说家念念不忘。可是写多了,也无非就是红楼梦的番外再番外。钟晓阳的天才对我的作用,就是叫我想起《恋情的终结》,想起格林的种种好处。可是她怎么消失了?她今年四十八岁,按十八岁的程度看,是大有希望的。还是挺想看到她有自己阅历后的作品。



posted at 20:40:00 on 02/06/10 by barb - Category: Books

Comments

Joy wrote:

http://www.readingtimes.com...
去年剛看了《停车暂借问》,遠流1994年版。也是最喜歡關於東北舊時生活和環境細節的文字,女主似黛玉的患得患失的情懷也打動了我顆老心:)
看了書前的3篇薦和書尾的1篇附錄,不過癮,於是搜到上面那個網站,比較解渴。

摘錄網站上《停车暂借问》大事記:
1979年 開始構思醞釀四十年代中國一個東北姑娘和日本軍官的戀愛故事,找尋東北的相關資料。在所唸中學附近的中山圖書館覓得錢公來所著〈東北史話〉,如獲至寶。

1980年 17歲,隨母親回瀋陽故鄉探親,親見東北大地山河。年底用十幾天完成「趙寧靜的傳奇」第一部〈妾住長城外〉,寫完病了一場。

1981年 18歲,台北《三三集刊》、《自由日報》,香港《大拇指半月刊》同時刊載〈妾住長城外〉。同年,完成第二部〈停車暫借問〉,由文友朱天心代為報名參加聯合報中篇小說獎,進入決選,但未得獎。八月開始於台灣《聯合報》副刊連載,轟動一時。9月赴美求學,完成「趙寧靜的傳奇」第三部〈卻遺枕函淚〉。

1982年 19歲,〈卻遺枕函淚〉連載於台灣《聯合報》副刊。「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結集為《停車暫借問》,由台灣三三書坊出版。

2008年 為了趕七月份的香港書展,鍾曉陽終於動工進行修訂。新版在書展兩天前趕印了出來。《停車暫借問》初版在台灣問世25年後,以全新面貌再度在台灣面世。由時報文化公司出版。

02/07/10 00:03:30

CAVA wrote:

这篇看到大半的时候,我也联想到了《千江有水千江月》,同样是天才少女,入选联合报的小说奖,被司马中原惊为天人。结构上也有明显的硬伤(分手那段),男女主角,尤其女主角,对旧典故和传统文化的熟悉与年龄不太符合。

这两本小说我都是在大学时读的,感觉《停车》还未脱旧小说和穷摇影响,《千江》则淡雅得多,象水墨画,当时是很惊艳的。而且萧丽红对书里民俗的熟悉和理解,明显超过钟晓阳基于书本知识的想象。

再后来,钟晓阳于我而言就是《最爱》这首歌的词作者了。

02/07/10 01:06:08

CAVA wrote:

硬盘里找出不知什么时候存下的《停车》,发现我的口味真变了,翻了几页就不怎么看得下去。更正一下,《停车》未脱的是张爱玲格局,三十年前可能不多,大家觉得很稀罕,不象现在仿张爱玲的泛滥得发腻。

02/07/10 10:44:31

barb wrote:

我晕掉了,楼上的Joy是你吗CAVA君?
不管是不是,谢谢这个链接,挺有趣的,还是昨天刚见到Adore说拍电影了呢,女主角周迅外形倒是挺像,那副鹅公喉也挺适合东北,就是男主角张信哲比较奇突,我不是对他有意见,只是那林爽然不是十分高吗(高大的人,骑大自行车,感觉才东北)。

我都想买这个修订版了,不是詹宏志说“〈車痕遺事〉不僅展現了一位更老練通達、更深沈內歛的作家鍾曉陽”吗。比较反感的是朱天心大喇喇的话,“對於曉陽的才華,我只能說是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日麗天”。这么一个评价,搁在谁身上都不好消受吧。我只想再说一句坐井观天。

不是你说的话,我都不知道那个歌词是钟晓阳作的呢,至今记得那两句“自古多余恨的是我”、“千金换一笑的是我”,回顾歌词,一样的感觉:不合逻辑,但意象很好,很“中国”而“传统”。

02/07/10 10:45:19

CAVA wrote:

一楼是新来这里的朋友吧,总之不是我啦 :-)

02/07/10 14:33:45

Joy wrote:

呵呵,算是新來人。
周迅的表演還可以接受,張信哲的則完全和書中男主是不相干的兩個人。

02/07/10 17:57:14

summer wrote:

从某种意义上讲,钟是早夭的天才,尤其跟朱氏姐妹比。
她们三个早期文字都是那种天才少女的唯美气息,看天心的《击壤歌》,我比“停车”这个还震惊。
钟的《哀歌》是我少女时代比较喜欢的作品。
她现在好像是做翻译,退居幕后的意思。
看过媒体采访她问如果再见朱氏姐妹有何感想,她说没什么可说的~~~

02/08/10 03:09:17

barb wrote:

我找了一下《哀歌》,没找到,只好网上看。
印象很深的是你博上那句“肤浅而正派”。

02/12/10 05:35:59

Add Comments

这篇文章已经关闭,不能添加评论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