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21 July

月光下

今天看了大杂烩电影《月光浪子》,有点不知所措。里头有青梅竹马,三小无猜;先天心脏病一激动就昏倒随时可能死掉的女孩;貌似弱智却是个绘画天才的男孩;暴力血腥;帅哥美女;山林火灾;三角关系;心脏移植……对电视剧老有经验的我步步为营,每次都把下一步剧情猜个八九不离十,真是郁闷。

它的英文名字是Under the Same Moon,片中也时时出现大而圆的月亮,意为同一片月光下,人的际遇差天同地。可是这是顶多么大的帽子,深作健太导演恐怕没有那么大的脑袋。

moon
幸好两个男主角熊川铁矢和水代元还算养眼,演员是漥冢洋介和陈冠希。据说土田世纪的漫画原作是以水代元为主角,大概因为漥冢洋介选演熊川铁矢,视角一变,水代元变成大配角,台词不足十句话,大概是迁就陈冠希。

漥冢洋介本来有一对精灵的眼睛,却好象被抽去灵气的阿修罗,一脸抑郁黯黯无光。演水代元少年时的小孩子的确憨憨的土里土气,长大后发型虽然一样,却上演男大十八变,成为帅哥一枚,一定得拜谢法术无边的导演筒。不过阿元拖着破车,和阿铁擦肩而过那一段眼神精彩,从高兴到错愕而充满失望地回望……而且陈冠希演来并不牵强,只是过客恐怕要怀疑这是不正当男男关系,而忽略了二男外还有一女。虽然女主角是只不折不扣的花瓶,除了一着急就按着心脏倒在地上,追着两个男仔跑来跑去外,无所事事。

另一个大嫌疑是山本太郎演的黑社会小混混金子,本来是个替罪羊倒霉鬼,莫名其妙被逃狱出来给惠美送画的元救了。结果两人被暴打一顿后扔进后车厢里(什么车后厢这么大),阿元醒过来,金子在他耳朵旁边说,你是故意进来的,对吧?正好Cathayan飘过,受不了地叫道,又看gay片呀。我分特。后来金子被人扎死,死前挣扎着给阿铁打电话,说,三个人一定要见一面呀(这都是哪儿跟哪儿啊),才死了。可见编导完全不拿配角当人,他们为了主角的不幸而生,为了主角的幸福而死。幸好山本太郎外型奇突,演得金子神采奕奕,非常可爱,倒比三个主角的吞吞吐吐,欲语还休痛快多了。

即便如此我还是感动了。并且不觉得这电影是垃圾。

是因为水代元的那些画。绿壳上长着眼睛的龟、鳞壳清晰的松果、长脸黑眼小狗……其实不过是油画棒,我小时候也有一套。不过那时候怎么也涂不出这么清澈的色彩,老是搞得脏乎乎。最慑人的是元逃狱后,一直拿在手里,无时或忘那幅。幸好这个大包袱未教人失望,一天一地的花草树叶,都有眼睛,既缤纷,又神秘,热情亦坦率。包裹着白色的新人,喜悦的号角好似绵绵吹响。

反而那幅号称是发泄了阿元一生不幸、愤怒、嫉妒、忧郁、怨恨……燃烧般的泼墨大画,和半路杀出来的老婆婆一样,毫无铺垫,横空出世,和前后风格不太统一,有“天才”之形,无天才之实。

而最喜欢的,还是那幅大月亮呀。比夜空蓝一度的蓝,比月光黄一度的黄。无穷尽的蓝色,黄澄澄月亮一轮……恨不得天同地,简单至此,明净至此。
11:32:00 - barb -

15 July

大事件

刚看了Cathayan的《变形金刚》观后感,感觉看得比我认真多了。我也不是看得不认真,只是带着淡淡的忧伤,因为看完就没了,紧接着是无穷无尽的工作加班。

周五的饭桌上同事们就开始摩拳擦掌。今天中午美女同事还在人山人海中排队买票。幸好我们早当大事件准备,昨天洗刷打扮停当,直奔电影院而去,买了四小时之后的票,吃饭、溜达、逛书店,就等着拿它当高潮。可惜汽车人数来数去只有五个,老觉得干巴巴的,运来运去的能量块也不见了。

Cathayan是我认识的唯一一个没看过动画版的人,问他看过变形金刚没有,他回答“听说过”,怪可怜的。

我小时候的绘画才能基本上都贡献给了三个漫画人物,汽车人首领擎天柱、黄金圣斗士沙加,和《火王》的奉剑。倒不是多喜欢这三个人物,而是够复杂,足够慢慢悠悠画他一下午,那种圆珠笔勾勒的复杂程度,让人很有成就感。

人类问汽车人是怎么找上地球来的,说是通过网络!我画变形金刚的时候,还没网络呢,连电脑都只听说过“Basic”。

poster
22:51:40 - barb -

14 July

不年轻了

上周末Cathayan报告有一个台湾导演死了,姓杨,我只想得到杨德昌,没想到果然是他。普通观众都这么诧异,可想他的身边人。虽然牯岭街已是多年前的事,印象中老觉得他是个中年人。而五十九岁,也仍在中年的尾巴尖儿上。

周二翻出《一一》,Cathayan说是不是因为杨德昌死了,才想起来看。可不是。一看时长三小时,俩人都气馁了。勉强看了个头儿,Cathayan评论道,文艺片的特点就是用长镜头拍倒垃圾的全过程。其实我不觉得闷,只是有点受不了台湾普通话,另外晚上一看碟就睡觉已经成了条件反射,特别准。

睡着前看到男主角带着儿子,在电梯口和旧情人偶遇——旧情人穿的衣服饶有兴味,黑纱紧身上衣,透着黑内衬,绝对电影化。朦胧中想,不知谁挑的衣服,导演还是美指,费了心机的。然后就睡过去了。当然像一切台湾电影一样,也就没能再看下去。

以前买碟怎么也找不到《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这下不用找了,也许马上就有套装,虽然代价未免大了一点。想起来他的电影我只看过《恐怖分子》,看的年龄不对,现在看牯岭街,更不对。

看报纸说焦雄屏、金士杰等人到处呼吁给他颁奖,不获支持。实在不理解这样的举动,人都死了,要奖干什么,而且是因为死了才来的奖。活人给自己一个交待罢了。影史上自有牯岭街少年霸住一席。

杨德昌的那句“年轻是一种品质,不是数量,一旦拥有,就不会失去”,要逼着人去看小四的故事。
23:13:42 - ba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