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14 January

美国黄梁梦

click
刚看完《神奇遥控器》(Click),不得不说看完有哇一声的痛快——最近貌似heavy实际上不知所云的大电影儿(Ask the Dust,The White Countess……)看多了,一看到这样典型的亚当?桑德勒(Adam Sandler)电影简直老怀大慰,筋骨都有种高度紧张后的舒畅感。我也不知不觉沦为桑德勒的影迷。

不过估计这样的电影儿在美国影评家嘴里讨不了什么好儿:典型好莱坞制作、生活priority的老生常谈、无限放大平常人的困扰和矛盾、安慰剂的大团圆结局。

男主角纽曼是个建筑师,为了成为合伙人的目标拼命工作,渐渐忽略家庭,偶然在家居用品店得到一只万能遥控器,可以控制一切(号称universal,幸好男主角只有凡人的烦恼,没有伟大到要去探测火星)。这下好了,老婆发怒、家庭聚餐、老板发飙可以停止过快进,过去的生活可以重现,还可以跨过中间难熬的岁月,一把skip到成功的时刻。遥控器有自动导航系统,也就是skip过的时间,你还可以哼哈着敷衍别人,类似行尸走肉。糟糕的遥控器还有按记忆自动操作功能,按过一次,下次遇到类似情景,它自己按上次指示操作。总之男主角操作了那么几次后,在自己上瘾和遥控器自个儿记忆下,一把到了七老八十,才发现以前的日子是白过了。而那个给他遥控器的家伙,原来是个天使,angel of death。幸好清教徒也讲究善有善报,当然纽曼没死成,还知道了该怎么过日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咳咳,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家庭比工作更重要?

不知道导演是不是认识什么中国人,即使没看过红楼梦,也受到了什么“南柯梦”、“黄梁梦”的启发?总之这个美国版黄梁梦在结构和寓意上非常忠于原著(当然结尾是美式改良乐观版),对于我有种透心透肺的亲切感,里面还混合了一堆让人粲然一笑的八卦元素(二零一七年,小甜甜已经生了第二十一个的孩子,她的LG再次表示要考虑找工作……男护士抓着从病床上逃走的纽曼,纽曼一指“Colin Farrell”,晃点他逃走……男女主角的初吻金曲是小红莓The Cranberries的Linger……)

以前看完Spanglish还希望哪天亚当?桑德勒搞个严肃电影儿演演唬唬人,现在不希望啦,觉得他这样儿演个美国家庭的父亲,让人该哭的时候哭,该笑的时候笑笑就挺好。渐渐的他的壮硕的身材、表情呆呆的妙语连珠给人一种安全感,觉得这个演员的表演值得信任,银幕上的男人或父亲非常可靠——就算偶成浪子,有朝一日必会回头。

双重观看保证是大配角死亡天使Christopher Walken,当纽曼拿着遥控器说我就不会它能改变我的笨拙舞姿时,我还以为Walken会跳上那么一段儿。虽然他没跳舞,仍然一如既往的精彩,你老是不知道他的下一个表情、举动是什么,但当他做了你又觉得那么的称心如意。跟约翰马尔科维奇、吴镇宇之类的演员一样,他站在那儿就是戏。

最近在看过Friends of Money、Ask the Dust、The White Countess……之后,如果你想恰倒好处地娱乐一下,我推荐这个电影儿。
10:24:18 - barb -

12 January

历史性会面

席间我没怎么说话,下班综合症(游离迟钝寡言)间歇性发作,只听得小涵眼疾手快转菜添茶介绍菜名儿敦促伯父伯母夹菜——伯父伯母就是传说中八十三天游欧洲的老杨和老张,fanfan的爸爸妈妈,这次专门从上海到北京来录鲁豫有约。让我郁闷的是我老拎不清对他们的称呼,上次和solocello探望fanfan,我叫叔叔阿姨,却听到小山中规中矩喊道伯父伯母,这回我依足规矩叫声伯父伯母,却听小涵和不爱叫叔叔阿姨……显得我非常的非主流。不过像宣传语上一样喊他们老张老杨是万万不敢。

有趣的是我们怕伯父伯母生疏,提到fanfan时尽量用她大名,伯母提起女儿却流利顺口地叫她fanfanyang。看来fanfan对伯父伯母的网络教育实施得很彻底。他们提起前天录的节目,说起被考到如何用闪存,伯父的按部就班有条不紊搞得我们哈哈大笑,想起去年在上海,fanfan家老式抽水马桶上的胶盒上,工工整整写着:①向上拉操纵杆;②立即下压,恢复原样; ③出水!还画着拉杆的方向图!当然是伯父手笔。

那时候《老爸老妈去旅行》还没出版,虽然《旅行家》一直连载他们的欧游记,但fanfan太过低调,我又比较懵懂,竟然不知道。岂知伯父一笔一划的兢兢业业不止在家居细节。看了《老爸老妈去旅行》,他们去欧洲前的“功课簿”,各种地址、地图、注解、时间表、算式,叹为观止。米兰、巴黎、里斯本、罗马、那坡里……处处古迹都有比快照更精心的速写,是这本书里最宝贝的东西。锦上添花的还有风光照片、省钱攻略、出人意表的巧遇、会心一笑的插曲……我不是推销这本书,是追捧:P

本以为大家会大谈特谈书里的内容,没想到全是家常。这几天的吃住行啦,接受采访的行程表啦,小小的八卦,海底电缆断线对老杨老张的blog的影响啦,还有就是带什么特产回上海,伯母老张好为这个烦恼。小涵卖力地从驴打滚儿、豌豆黄儿想到梅园奶酪,伯母说要不要带果脯和茯苓夹饼啊,众口一辞说no,最后齐齐认可不爱提的糖炒栗子和榛子……最开心的话题是fanfan的饭囡囡,随时提起都眉花眼笑。

伯父伯母在任何地方都是亲切话家常,即使是上电视,即使是对着我们这些女儿远在外地的朋友。去年五一在fanfan家,伯母抱着未满月的饭囡囡,走来走去哄睡觉,边招呼我们,伯父煮了小馄饨给我们作点心。这回见到,我发型全换了,伯父还认得,说,那次的馄饨做得不好吃。这几天在北京,他们录完鲁豫有约,又接受报纸采访,明天还要去电台做直播,大概次次也是这样闲话家常的样子。fanfan以前赞许爸爸妈妈,对待媒体,温文有礼,不卑不亢。

这次他们还请了白天新认识的米其林旅游出版的小孔跟我们认识,十足朋友介绍朋友来的聚会,好象大家都是年轻人。坐火车、住hostel游欧洲的,大部分也是年轻人,他们真是要一样好奇、开朗、认真、随遇而安才能玩足八十三天。

我说好不容易见到偶像了!伯父伯母不好意思地哎呀哎呀直摆手。小涵拿了同事朋友的书请他们签名,我摸出各种颜色的水笔,伯父挑了黑色,说黑色最正式,仔细问了每个字怎么写,和伯母低着头小心地写。

告别的时候,伯父每个人轻轻拥抱一下,伯母连道感谢,两个人客客气气地坐进出租车。

坐到回家的车里,我才在想,怎么竟然忘了问书是谁主笔写的呢,也忘了问里面的手绘是谁画的、用了多久。不能相信,就是眼前亲切的两位,写下“小坐在卷曲成花形的铁制栏杆边,俯视小街上川流不息讲着各种人群,浮想他们是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放眼西望,是日夜繁闹的兰布拉大街,在夕阳的光晕里,纷乱的兰布拉是一幅印象派的油画。”

明天预备去看文艺复兴巨匠原作展。也是伯父伯母参观乌菲兹美术馆感言散播的光和热。
23:35:44 - barb -

08 January

打分游戏

最近迷上了去imdb看电影打分,随时想起来什么就上去瞅瞅。最近瞅到的几个:

2006《父子》6.7分(66票)
2005《伯爵夫人》(The White Countess)6.7分(1,088票)
2004《温布尔登》(Wimbledon)6.4分(9,146票)
2004《麻雀变王妃》(The Prince & Me)5.6分(4,269票)
2001《留住最后一支舞》(Save the Last Dance)5.9分(11,023票)
1998《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6.5分(7,477票)
1958《热铁皮屋顶上的猫》(Cat on a Hot Tin Roof)7.8分(6,941票)
1953《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7.8分(8,150票)
1940《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7.9分(4,329票)

这么看来只要是有人看的、看了还能去投一票的电影,基本上得分差不多,都在6分左右,反正都是fans投的。或者也说明,什么电影儿都有不爱看的人,所以很难上7分。而那些有大明星出没的老电影儿比较容易得高分,放映时间久,攒的观众多,又没有分级的限制。《乱世忠魂》有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得分高不稀奇,《街角的商店》本来是小众作品,竟然也得高分,让人兴奋,不得不怀疑是詹姆斯?史都华(James Stewart)的魅力。

查了半天,一时想起的比较亲切的电影只有一部得了高分,当当当当——:

1997《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8.4分(91,726票)

好象上了imdb前一百名。另外比较意外的是1996年的《猜火车》(Trainspotting)得了8.0分(72,746票),竟然比《乱世忠魂》还高8O 太神了,怀疑英国人和广大摇滚青年都来投票了。保守的美国人也会喜欢这个电影?

《紫醉金迷》得6.5分而《猜火车》得8.0分,这事儿真让人纳闷儿,虽然差距多少有点儿。说起《紫醉金迷》,看的时候昏昏欲睡,没留下什么有逻辑的印象,还给人家以后,却总是想起某个模糊的片段,朦胧的镜头,五光十色,光怪陆离,迷幻的男孩子,呜哩哇啦的声音(为此特地买了张大卫?宝儿的唱片“Heathen”,难听得要命)。

另外,发现imdb中文网也很好玩,很多熟悉的明星没有中文名,等人提交。当发现Monty没有中文名的时候我立即提交了一个,今天一看,“蒙哥马利?克里夫特”已经在上面啦:)
21:50:55 - barb -

03 January

克里夫特!兰卡斯特!

from here to eternity
因为迈克的《MONTY:二十年祭》,看到他总觉得亲切。虽然之前他的电影只看过《郎心如铁》(A Place in the Sun)和《忏情记》(I Confess),那副倔强、棱角分明的面容和那个老是微驼着背的身影早就挥之不去。蒙哥马利?克里夫特总有一种委屈却不容人同情的神态,眉头额角印着落寞的戳。Cathayan偶尔走过来,看见他的脸,说,这种长相已经不流行了。我长舒一口气,如今三十年祭都过去了,他的郁郁寡欢该都烟消云散了吧?

其实除了留在影史上某张惊心动魄的正面照片,他不算美男子。我原来老想着该找个举世无双的俊男演《郎心如铁》,好叫执迷色相的观众为自己的凉薄羞愧,为是非的沦丧痛悔,后来却发觉因为那举手投足间的局促,我见犹怜的青涩,他演起狠心薄幸的陈士美比俊男有天然的优势。

看《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本来也是好奇,他是怎么把那份委屈发挥到极致?事实发挥到极致的,却是那副倔强。不觉得会有比《乱世忠魂》更适合他的电影,除非他流落到可以光明出柜的二十一世纪。

乱世在影片的末尾才现身,之前阳光普照夏威夷,驻军正常操练,酒廊照常营业,没几个人留意士兵“Prew”是怎么为了坚持原则被其他人踩在脚下。故事一句话就能说完,分别是一个士兵和一个上士在军营中谋生活,同时追求自己爱情的故事。那爱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一边是虚荣的酒廊女,一边是花心上司独守空闺的老婆。不同之处在于他们是巴特?兰卡斯特(Burt Lancaster)、蒙哥马利?克里夫特(Montgomery Clift)、黛博拉?寇儿(Deborah Kerr)和唐娜?里德(Donna Reed),连配角都是弗兰克?辛纳屈(Frank Sinatra)。

本来应该大呼小叫的是海滩上Warden上士和上尉太太Karen拥吻的一幕,史无前例的赤裸、性感,不知当时(1953年)是否打破了大多数人的观影尺度?Kerr的湿头发搭在脸上,正是水眼睛,肿嘴唇,眼里还流着泪!不知多少像Warden一样的硬汉被打得落花流水。

糟糕的是我在之前已经被酷得要命的Burt Lancaster迷倒了。Warden上士高大、机智、强硬、说一不二,再加上Lancaster奇特的嗓音,简直想不出除了他还有谁能和蒙哥马利演对手戏而不占下风。他是1913年出生的,演维斯康蒂的《豹》(Il Gattopardo)时应该是五十岁,身材一如既往像刀削斧劈一样挺拔,是时阿兰德龙年方二十八,花月正春风,帅得不像样儿,仍未能撬动分毫阵脚。

一片情长意短、报仇雪恨后,珍珠港的硝烟才在电影尾巴上现身,前面让人担了半天心的恩怨、爱情都顾不上了,也都算不了什么。我原来疑惑为什么译名扣这么大一顶帽子,终于得到解答,战争横扫千军,小人物自有选择,不须解释。Prew死得不值,可是死得骄傲。Imdb有人评论说《珍珠港》早该做做功课,学习前辈是怎么把儿女情长夹进历史事件的,可不是!
00:41:35 - barb -

02 January

中芭折子戏

昨晚去看中芭的新年芭蕾音乐会。之前好象Adore问过我要不要去,不知是我没听清楚还是走神儿,Adore得到的讯息竟然是我不感兴趣。结果造成回家看到饭桌上躺着一张一号晚上的票时的惊喜,原来是Cathayan他们单位发的。我追着问为什么只有一张,老人家一副嫌我得寸进尺的样子,说他们整个办公室就发两张,另一张是二号的,他好不容易才抢回来的!我奇道,那么多人就两张,还不得火拼?他说,这也就是过节意思一下,所以专发没人看的。昨天看完演出,我不由更加不厚道地想,要是把二号那张也抢回来就好了,再看两遍都不够。

在我有限的看现场芭蕾的生涯里,一开始就是俄罗斯学派和巴黎歌剧院,平时看碟崇拜的偶像是小努哥(努瑞耶夫),在电视上常能看到的也只有小马哥(马拉科夫),整个儿把胃口提高一大截儿,所以并没有特别地欣赏中芭。而且以前中芭的演出场地在天桥,太远了,我还没去过。幸好有了北大这个据点儿,上次看他们跳罗朗?佩蒂的(Roland Petit)平克弗洛依德“摇滚芭蕾”感觉良好,就越来越上心。

这回的新年音乐会,其实是芭蕾舞大会。结果我在北大看带音乐的芭蕾舞,Cathayan在电视上看带芭蕾的新年音乐会。我光记得Adore叫它“中芭的折子戏”,看到节目单,果然!《天鹅湖》的双人舞、四小天鹅、西班牙舞,《睡美人》双人舞,《海盗》的庆功宴、《胡桃夹子》的花之圆舞曲、《红色娘子军》的军民同欢,全是喜乐讨好的节目。

我自己不是《天鹅湖》的粉丝,嫌它单调,群舞太多,太耳熟能详,如果不是特别好的舞团,不太乐意看,反倒在所有舞剧里最喜欢它的音乐,也就适合看AMP的离经叛道版,所以没怎么关注张剑和郝斌的黑天鹅双人舞。晒猫也在场,中场休息时过去找她,她对黑天鹅大失所望,我后来想起来大概是因为张剑一贯的冷冰冰,她的技术极佳,有超强的稳定性和控制力,不过向来不太显露感情,一副理智型的样子。下半场还有她和孙杰跳的《卡门》双人舞,她对肢体的控制一贯那么出色,却把卡门表现成了一个艳若桃李冷若冰霜(虽然也许内心火热)的冰山美人儿。据说罗朗?佩蒂帮中芭排《卡门》时为演员的表演深深感动,应该是有张剑在内的吧,或许我们管中窥豹了,期待有一天亲眼见到整只豹子。

当然不光是为了看冰霜融化的张剑,更为了孙杰。《卡门》双人舞里他是点着烟头儿上场的,一副被美人儿勾魂摄魄的浪荡公子样儿,然而他演来怎么也不像,倒像是和贫儿换身的王子,从相貌到肢体都充满了光明面。《卡门》这段舞有罗朗?佩蒂一贯如火的热情,不过看惯了弗朗明哥舞,始终感觉有点怪,可能是卡门的衣服实在太短,根本没有裙子,而像是穿着一件头泳衣做体操(不过这样更暴露舞者的弱点,张剑技术之强得到证明),又可能双人舞中的性意味太明显,又缺乏上下文,不太适合作为折子戏的一出在新年夜、在很多都是单位发票的观众面前表演。但对于老盼望一点点“不同”的我算是饱了眼福,尤其是孙杰刚出场时,看到那个熟悉的大脑门真是亲切啊!这也是昨晚他唯一的一支舞。不知以后看他跳舞的机会还多不多?听资深演出迷同事说,他已经当爸爸了!

另两个惊喜,一个是巴兰钦编舞的《小夜曲》,精灵般的女孩子们演绎B先生神来之笔的几何阵法,起起落落间,忽明忽灭的绰绰人影,让人有种恍惚的喜悦;一个是《阿莱城的姑娘》,王启敏和余波跳的。王启敏不用说了,不过我以前从没有像昨天那样喜欢她,余波更让人意外(以前光注意孙杰和李俊了),独舞的每一部分都有表情。《阿莱城的姑娘》本来是一支痛苦的舞,不太适合拿来贺年,但他们表现的情感那么强烈,吸牢观众视线,实在好看极了,甚至不逊于去年十月的巴黎歌剧院版。

一晚上下来,最受欢迎的风头人物是《海盗》里跳阿里的男舞者。我坐二楼,又没带望远镜,实在看不清面目,总觉得那是在中芭开放日排练《海盗》时见到的李俊,演出单上却没有印李俊的名字,只有胡大勇、李科(不会是印错了吧?)。他的几个空中旋转和大跳征服了在场所有人,晒猫好象也被他迷倒了:P

这个晚上,比“折子戏”多了很多惊喜,亦觉得是好兆头。希望零七年从第一天起每况愈上,看芭蕾运亨通。
09:08:00 - barb -

01 January

运动这件事

前段时间在美女同事的鼓动下,办了张健身卡,一共五十次,限半年内用完。当时很是信心满满,心想半年不就是24个星期,我的是计次卡,可以和Cathayan合用,那么两个人一周去一次也就用完了。那时刚看了办公室里流行的健康威胁论PPT,很有运动的冲动,再说也想减肥——至少可以在不继续胖下去的前提下,自由地吃喝。

现在发现不行了,每个星期至少去运动三次的美女同事质问我,你多久没去了?!我想了想,上次是因为在外面血拼误了时间,上上次是因为Cathayan要工作去不了,我顿时也没了兴头,再上次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还有好几次是练到一半儿偷偷溜走——我们的搏击操老师像打了鸡血,一秒钟也不让人停,还高抬腿跑着满场乱蹿地监督……我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火影忍者。有一次练完第二天和美女同事交流了一下,别说是我,就连能连练三个小时的她都腰酸背疼,坐下去站不起来,我则歪扭着像企鹅那样走路了好几天。

我心想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于是慢慢打消了坚持下去的念头。我非常讨厌那种心脏砰砰跳得像要从喉咙里蹿出来的感觉,和那种近乎绝望的坚持。我是一个意志软弱,没有毅力的人。顺带提一下我的伤心史,我从小体育没及过格,是体育老师深恶痛绝的那种孩子,还差点因此不能参加中考,害得老爸老妈想尽办法拜访体育老师,我因此更加讨厌体育课。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人要在某个时间内跑完八百米,为什么必须会跨栏才是合格的学生——当时有个同学跨栏摔断了腿,不得不天天被她爸骑自行车送去上学。我的母校之一THU是一个著名有体育传统的大学,虽然上中学时我很羡慕那些考到这所学校上本科的同学,却极为庆幸我是去那儿读研,不用再像本科生那样再致力于达到那些折磨人的体育标准。

我上大学前的确身体不好,老感冒发烧低血压什么的,别人都认为我运动不行是因为身体的缘故,或说我因为运动不行身体才不好。但是在更不运动的大学,我的这些小毛病逐渐自己消失,变得越来越强健了,同时我也听说,偶尔感冒发烧并没什么不好,可以锻炼一下身体的防御机制,老不得病容易得大病。所以我怀疑,中学时的身体不好根本就是青春期的自然症状,或者有些心理因素,或者就是不懂得自我保健,跟不爱运动没多大关系。

等到大学毕业,我可算解放了,再没有体育课的威胁了,本以为就此和运动这件事白白了。本来嘛,人各有所长,也各有爱好,有的人很会唱歌,有的人五音不全,有的人不读书就过不下去,有的人正相反,运动也是一样。没想到工作中又和它碰上了。有一次被一家猎头公司忽悠去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面试官问我,平时喜欢什么运动呀?我登时呆若木鸡。吭哧了半天,终于说,沙壶球。面试官说,啊,这么静!我赶紧又欲盖弥彰地补上一句,我还喜欢看运动电影儿!

我的确热爱运动电影,像The Natural、Miracle、Seabiscuit什么的,这跟我运动不行没关系。最后这家公司给了我offer,我考虑再三没去,主要是害怕他们逼着我参加什么运动俱乐部之类的。

像我这么一个害怕运动的人,办卡时动机当然不纯。主要是由于美女同事大力鼓吹搏击操和普拉提二教练,并且说普拉提老师一定是我喜欢的类型。跑去一练,首先喜欢普拉提老师放的音乐(音乐对练习影响很大,美女同事就特别讨厌拉丁舞老师在教伦巴时放《葬心》,虽然她不知道这是《阮玲玉》的插曲,而阮玲玉跳伦巴很在行),其次觉得他上课极为认真,搞得我们都不好意思不认真了。他左耳惯戴一只银十字架,脖子里还挂着一只,一般黑背心白长裤,容貌清秀,身体自然而然地舒展,像哪个芭蕾舞团溜出来的,看着比较赏心悦目。最要紧的是他从不打击学员,我练得蠢透了,从来掰不直腿,也不管不顾地照练不误。换成我们著名的拉丁舞老师,最多冷冰冰地扫视一圈,那潜台词大概是,一堆烂泥,扶不上墙,我真想跟他说,给点service精神好不好。

所以目前健身课里我只上普拉体,偶尔瑜珈一两下。美女同事认为是普拉提老师的魅力,我想了一下,不光如此。关键在于上这个课没有人逼着我非得达到什么标准,一样上得汗流浃背,普拉体比别的运动安静得多——我根本讨厌跑跳蹦,却几乎迷上了平衡、拉伸的动作。也就是说,不是我不爱运动,而是我终于找着了我喜欢的运动,安静的、和平衡有关的、循序渐进的、没有压迫感的。这下我基本理解了为什么我家胖子只喜欢跑步。就像有的人喜欢王尔德,有的人喜欢托尔斯泰一样。

后来还试了一下健身中心那些基本没有女人碰的器械,感觉还不赖,并打算以后试试。可见我不是天生不爱运动。

提到运动,牢骚满腹。主要是看了村上春树写的一段话,深有同感:

“上学期间对体育课深恶痛绝,自己没情绪,却要按照老师的命令勉强做运动,几乎同受刑无异。做得勉勉强强,自然做不好。走上社会能够以自己的步调做自己想做的运动之后,才晓得自己是多么渴望运动身体,心想过去实在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
09:45:14 - bar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