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01 October

他们来到布达拉

其实俺们已经瞻仰布达拉很久了:下火车那晚就看到了灯火里的宫殿,第二天又在住处的学校里仰望了布达拉的背影,第三天买完机票随着转经人绕行布宫一周,第四天,终于拿到了购票证。

布达拉宫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是传统的藏式土木结构,据说年久之处已经很难维修,所以很难承受游客过多的压力,因此一天限入散客五百人,需要提前一天排队订购购票证,按购票证上的时间当天走到半山购票。在七八月份的旅游旺季一票难求,定价一百元的门票炒到六、七百元还买不到,最高时可以卖到一千多元。九月已经开始进入旅游淡季,但因为十一长假,CY提前了三四天才帮我们搞到购票证,购票证上写着我和Cathayan的出生日期,时间注明是十月一日上午9:20。

我们早早地爬起来,八点半上路,因为实在不够时间顺时针绕布宫一周再爬到半山买票,我们只好逆时针前往布宫正门,路上遇到络绎不绝转经归来的本地人,牵着狗的大有人在。其中很多人清晨四五点就出门,绕布达拉宫和其他主要寺庙一大圈,八点多绕完,称为转大经;时间不够的,绕布达拉宫一圈,称为转小经,天天如此,风雨无阻。迎面而来的人,年长的穿着传统服装,年轻的也有着普通休闲服的,右手不停地转转经筒,左手不断地捻着念珠——大转经筒特别沉,CY都转不动,而转经一刻不能停,所以转经一定可以助人身强体健。

进布达拉宫大门时要检查身份证,核对购票证上的出生日期,还要过安检,包内有易燃易爆品时须存包,但换票不是在大门,而是要爬到半山。我们呼哧带喘地爬到半山(海拔三千七百米),赶在九点二十分交上了购票证,领票时还必须是本人领取自己的。

检了票,终于踏实了。本以为可以安心地慢慢浏览,谁知身边的旅游团一拨接着一拨,虽不至于挤得水泄不通,前几天游览罗布林卡和哲蚌寺的悠闲心情却一去无踪,到一些狭小的洞室时,还被扑克脸的武警赶着走。最遗憾的是,可能是因为十一游客多于朝拜的人,很多佛殿不开放,比如传说中有22万颗珍珠串成珍珠塔(曼陀罗)的十三世达赖灵塔殿,时轮坛城(堆廓拉康)殿也只开放了一半,藏历年时可以绕行的坛城现在只能看到一小半。镏金坛城雕塑的是转世轮回图景,黄铜色的地狱、人间栩栩如生。这不是布达拉宫的唯一特别之处,其实布宫内部回廊、楼梯因为年代久远,不如外表看上去那么光鲜,但是佛像、壁画无一不精致,而且日日拂拭,虽有年代感的庄严,却没有任何污暗之色。空间窄小,佛像巨大,伴着历世达赖喇嘛的灵塔,不自觉就充满虔敬,比在其他寺庙感受更加沉重。在喇嘛拉康,目光从铜座渐渐向上仰视宗喀巴像,我的心里突然升起一种异样的感觉,于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不动。

突然想长留于此,如果每天能见到坛城、佛祖的面容、活佛的灵塔、壁上的画迹……我不会觉得寂寞,这样的鲜活热闹和青灯古佛差天同地。与其说是宗教的熏陶,毋宁说是艺术和历史的感染力……

置身乱哄哄的旅游团中,满耳朵的英语日语再加上武警的驱赶,实在有点儿呆不下去。于是布宫的行程远没有计划中久,我们顺着之字形的道路下山去也。但是好象没什么告别的不舍,也许布达拉宫终会再见?

到山脚下乘三轮车前往大昭寺,我们想碰碰运气,如果不像预计中人那么多,或许我们可以提前参观?

大昭寺烟雾缭绕,门前挤满了磕长头的人们,虔诚、熟练地拜了又拜,还有一个老外修士盘膝念经,却没看到有人排队进入。原来今天是周日,大昭寺六、日不对信众开放,游客却可买票(七十元一张)进入。CY假装导游陪我们进去。

女妖形的拉萨由各大庙宇坐镇,大昭寺就压在女妖的心脏上,可知它的重要性。其实大昭寺的规模不算大,但这里供奉着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的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像,是拉萨最珍贵的佛像。佛殿不大,平时只准本地信众拜谒,不许游客进入,以保障远道而来的参拜者们得到朝拜机会。我们到大殿时大约十二点半,我把哈达交给CY,请她帮我们敬佛,没想到喇嘛和工作人员正在关铁帘(古代的安全门,由铁环做成),CY用藏语和他们交涉几句,大喜地告诉我们,可以允许我们进入。我们匆忙跳进铁帘掀开的一角,鱼贯敬献哈达。献上哈达后我效法CY,正心诚意地把额头抵在佛祖身侧的哈达上,突然感觉后面有只手一下一下猛揪我的衣襟,感觉十分诡异。我心想该死的Cathayan,呆会儿再找你算帐,没理他自顾自拜完才下来。几乎是一溜儿小跑跑出大殿,气愤地问他为啥揪我衣服,Cathayan冤枉地说不是他——别害怕,CY说那是工作人员催人的一贯方式,过年时排队拜佛的人群可以一直排出八角街,工作人员就这么一个一个地揪。

大昭寺啊真是我的幸运之地,释迦牟尼的等身像世上只有三尊,分别是八岁(曾于文革时被截断,修复后供奉于小昭寺)、十二岁和二十四岁时。CY说大昭寺供奉这尊佛祖十二岁等身像多少人千里迢迢前来都不得见,今天我们在最后一刻得以拜谒。我心想,满蒙藏是一家,也许是在呼和浩特拜过大昭寺给了我这样的好运气?

拉萨之行最重要的任务算是完成了,松了一口气,逛了八角街,到宇拓路拉萨电影城旁的娜玛瑟德餐厅吃饭。老板是尼泊尔人,自学了藏语和汉语,拷贝了雪域餐厅的菜式另起炉灶。我们今天的菜单是:

CY:
酸辣汤
印度鸡炒饭(中间埋着鸡,盖满米饭,米饭上盖着鸡蛋,中间夹着葡萄干,有浓郁的印度香料味,我喜欢)

Cathayan:
法式洋葱汤(有泡面包)
咖喱牛肉饭(分格大钢盘,一格咖喱牦牛肉,一格菠菜,一格尼泊尔辣酱,一格米饭)

Barb:
番茄骨汤(红红浓浓酸酸咸咸,还想喝一碗)
咖喱土豆饭(巨大的长方形盘,一侧是咖喱土豆牛肉,一侧是米饭,酱汁有香料味,十五元,又美味又实惠,本地人最爱点的主食)

分享:
水果沙拉
炸薯条(八元一大盘,拉萨的土豆超级实逞,吃一根顶三根)
甜茶(跟家里喝的不一样,有尼泊尔香料味,馥郁)
特色:这里的米饭用的是尼泊尔米,细细碎碎一小粒一小粒,比泰国米小一号。

总之,再次脑满肠肥地回了家。

posted at 11:00:00 on 10/01/06 by barb - Category: Life

Comments

Jun wrote:

光看barb的实地报道就很开心了。好想去一趟,只是不知排到哪年哪月。barb有无看到他们用彩色石砾排出的画?几年前我在本地的一个文化展看到过,喇嘛用装满石子的铜管满满倒出来,好美,费尽力气画完,倒在河里,毫不惋惜。游客太多会损耗文物建筑,但是当地人也要限制和等吗?(最烦一堆一堆的旅行团)

10/02/06 21:03:33

Yvonne wrote:

唉, 没办法, 我们都是游客啊......

没有机会去的话, 看看Barb的描述如身临其境了.

10/02/06 23:42:56

barb wrote:

我没看到那个画,也没听说过有,怀疑84此地喇嘛干的。师父表生气,老实说我对此种行为艺术持怀疑态度,觉得太show-off了,不像佛教徒的作为。据Cathayan说,这个表演来源于秘宗的修炼方式,是“坛城”的制作方法。

当地人等是因为要拜佛上香的人太多——远比游客多多了,为了人人轮到佛祖荫泽,只好排队,由喇嘛来维持秩序。

10/04/06 18:58:27

jun wrote:

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their Buddhism. The only thing I know about Buddhism I learned from Jin Yong novels. :P

10/05/06 02:45:49

Jun wrote:

So this is not 秘宗?

10/05/06 02:47:31

smallraft wrote:

原来布达拉宫现在这样了,十年前我去的时候在里面泡了整整一天,对着各式壁画画了一整天,现在想来真是幸福的多了。
再去拉萨,恐怕我已经不认得当年去过的那些地方了。

10/05/06 22:56:51

NaMe wrote:

真实幸运啊。我从来没有拜过神佛,到了那里那么多寺庙,很是虔诚啊。《天下无贼》里,人一个个挨着拜,是那样吗?

10/12/06 12:10:43

Add Comments

这篇文章已经关闭,不能添加评论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