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b的不老歌

28 February

野猪的日子

周末看了个很烂的韩国电视剧《这该死的爱》(演员是Rain和申敏儿),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剧情泡在泪水里,一句话说得清的误会硬是拖了十几集,结尾双双殉情,逻辑狗屁不通。饶我以二十速快进,还是觉得浪费了不少时间(谁让你有这个恶习涅)。回头研究了一下编剧,这才发现劣迹早已有之,只不过不像这部这么昭彰罢了。该编剧编的两部名剧不幸我也看过,《尚道上学去》的结尾女主角好不容易等到男主角出狱,在监狱门前冲上去拥抱时一起被车撞死,《对不起,我爱你》的结尾男主角死了,女主角坚持了一年后,跑到男主角墓前自杀……一言以蔽之,这个编剧有“整死男女主角”情意结。

谢天谢地的是后面看的一部电视剧把我从唾弃编剧和自己的境地里拯救了出来。这部日剧叫《野猪大改造》,也许我后知后觉?也许它已经流行了也说不定。我希望它能流行,因为它是从《爱情白皮书》以后,唯一让我有“再回到那样的青春多好啊”冲动的电视剧。而且因为男主角是新晋帅哥龟梨和也、山下智久,又是校园剧,应该算是具备了充足的流行元素,两个男主角也很认真地担起了重现青春的责任。虽然最抢镜男一号当仁不让是龟梨和也演的修二,但是山下智久演的彰却把那种普通人的平和、体贴用诙谐打趣表现得很动人。

封套上介绍的故事是这样的,修二是个在学校颇具“人气”的高中生,开朗幽默,乐于助人,但是谁也不知道,他其实是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很淡漠的自私的人,外在的一切不过是伪装,是他和这个世界玩的一个游戏。草野彰是他的同学,没事老喜欢缠着他玩,修二表面上不介意,其实完全看不起彰。班里新来了个转学生小谷信子,外表不修边幅,为人也极度内向,因而受到所有人的排斥和欺负。无所事事的彰决定帮助信子,拉修二入伙,进行“野猪大改造”,目标是让信子成为最受欢迎的人。

这个剧情有点像搞笑漫画加灰姑娘,要不是封面上大字写着原作获得了包括芥川奖在内的多项文学奖我大概不会染指。这么一个简单的臆想故事得芥川奖?好奇心被大大地勾起。

不知原著是否也像剧本那样,对剧中人的生活环境做如此细致的描述,镜头中看到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幅背景都错落有致,像是滑行着穿过每一个主角的生活片段,最好的是它们不仅仅是协助抒情,协助制造一个精致的视觉,而是全都言之有物,在帮助陈述故事,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投入到故事里去。看电视剧时,我最讨厌的就是韩剧那种没完没了地大段闪回,恨不得把所谓“经典”镜头用上个五七十次的做法,这种恶习《野猪大改造》完全没有,此称心一也。

称心二是,多变的光和镜头,反映多变的情绪和周围的世界。譬如有时候整个喧闹的教室都暗下来,只有若有所思的修二看着低头的信子,旁边是信子新交的朋友,内心邪恶的女孩,只有他们身上有微微的光。又有的时候,修二原本的价值观被破坏了,他推着自行车回头凝视,身边纷乱错身的人群变成光影倏忽掠过。搞笑的地方是编剧和导演都不失幽默感,老用奇怪的角度拍摄夜半无人的教室,长发披面的信子,模仿和嘲讽鬼片。

最称心的是《野猪大改造》完全不是灰姑娘的故事,甚至有点黑色,即使不是黑过锅底,至少也弥漫着无边的灰色。灰色既来自于日本特定的社会结构、民族性,也来自于那种少年特有的残忍,那种我们臆想是闪耀梦幻光彩的年纪,其实也存在一个“恶意的世界”,只不过那个恶意的世界是与善意并存的,在挣扎扭动中蜕变出来的是成长。成长的结果是,仍然要面对这个恶意与善意并存的世界,只不过已经可以适应良好地自处。修二、彰、信子他们并没有追逐什么终极的答案,他们只不过在自然而然的成长中,更早地发现,或者说掌握了自己最终认可的价值和原则。这个东西也许是友情,也许是真诚或是什么别的东西,总之,不是道德教谕,而是总归你要信仰的一点什么。编剧导演他们没有说教,而是简单陈述、深情留恋着那个过程,那段野猪的日子。

而关于校园里的活动,那些做的时候讨厌极了回忆起来又有点意思的事情,和矢泽爱的漫画《近所物语》所描述的情境有点相似。我最喜欢的还有对主角们生活环境里的人的描绘,修二在家扎着辫子缝衣服、他的弟弟浩二在家做饭买东西、爱穿黑社会西服的老爸、长年在智利工作的奇怪的妈妈、彰的身不由己的社长爸爸、豆奶店秃头大叔、让信子的自尊心备受打击为工作忙碌不已的继父、只有美男美女可以进入书店的爆炸头店长、还有拿把红扇子像西班牙女人的教导主任……他们让这个电视剧恰到好处地洋溢着魔幻的意味。

总之,是一部不咯吱人、不催泪、不教训人、不哗众取宠、不强行推销、没有爱呀死呀的电视剧。不咯吱人而能让人笑、不催泪而让人感动、不教训人而让人思索、不哗众取宠而赢得宠爱、不强行推销却被buy in、没有爱呀死呀却让人印象深刻。

咦?我是不是过誉了?反思中,其实我还没看完:P

12:22:57 - barb -

23 February

杂志上抄来的


近2个月最爱看的杂志是《男人装》,觉得它比母版FHM收敛中多了几分小聪明,杀时间一流。

喜欢看的栏目之一是“路过美女”(Planet Woman),只有半个呸(杂志人昵称page),大概六七祯街头美女照片加主题小访谈,比如2月这一期主题是:“假如她生活在电影中”。抄录如下:

电影是造梦机,但你有没有想过,美梦成真了怎么办?
Q=FHM;A=美女

(Jolly 27岁 外贸)
Q:你是临危受命的警察,在商场中发现炸弹,你打算剪红线还是剪蓝线?
A:随便吧,两条都剪了,反正肯定能在爆炸前的一瞬间从窗口跳出去。

(大妞 25岁 秘书)
Q:早上睁开眼,发现你变成了你男朋友,而他变成了你。
A:耍大男子主义,使劲欺负他!

(江南 20岁 学生)
Q:无意中发现你男朋友原来是FBI。
A:FBI英语肯定好,让他帮我考四级。

(莎莎 23岁 服装业)
Q:你男朋友出车祸,失去记忆了。
A:我亲自开车把他撞回来。

(小于 26岁 职员)
Q:你被杀父仇人打下悬崖,却遇到世外高人,要传你绝世武功。
A:我要问问他世外高人为什么都爱在悬崖底下呆着。
21:28:16 - barb -

21 February

女魔头救命记


上回去HK的时候,在时代广场的Page One逛得晕头转向,唯一印象深刻的是英文版The Devil Wears Prada高高地摆在陈设架上,一幅畅销书的派头。那时候刚在饭饭的推荐下买了中文版,还没看,现在回想起来,它在HK的畅销理所当然——救广大劳动妇女于资本主义的水深火热呀。

一月在工作的泥潭里胡乱挣扎时,在无比郁闷的心情中开始看这本《穿PRADA的女魔头》,在看到五分之一的时候,心情开始阴转多云。在无比同情女主角安德里亚(怀抱着《纽约客》理想,却不得不沦为时尚奴隶的奴隶)的同时,不由自主地庆幸自己的老板不是《天桥》主编米兰达。那时刚好有一个挺聪明能干的女同事在伺候客户公司的一个四十多岁单身女老板,被骂到哭,凌晨三点还在家写幻灯片,搞到追问自己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我把这件事告诉她的女上司,于是作为无可奈何的安抚方案,三个女人坐在一起数落女客户的变态处,女上司自言自语,虽然我也是三十多岁,单身,但是我还好吧?(有点担心地看着我)要是发现我有什么奇怪的地方,你们一定要跟我说……其实我想告诉她,比起穿PRADA的女魔头,你老人家简直是英明神武柔中带钢说一不二的super boss。后来我违反不与同事发生超工作关系的原则,友情借书给那个女同事,希望这剂猛药像治我一样治好她。

它并没有教我们什么时间管理、优先级管理以及老板管理的高招,它只是做了一件最简单的事:给出最坏的例子来衬托我们的坏处境。工作苦?没有安德里亚苦(半夜接听电话,为了八杆子打不着的鸡毛蒜皮搞得鸡飞狗跳,魂飞魄散);老板坏?没有米兰达离谱(她真是个super devil)。奇怪的是,我真的理解、感受过那种把和自己的生活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看得无比重要的魔鬼处境,那种在泥潭里不断被黑色引力向下吸的磁力。等到我成为一个安德里亚生活的旁观者,我才更真切地体会到那些曾经左右我的生活、时间和心情的事情的无足轻重。

所以女魔头的故事对我有N重意义。实际的意义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让我觉得没什么是更不可以忍受的。更实际的意义是让我出离细节,看到工作对生活的影响所应该达到的极限。当然还有娱乐意义,看着米兰达恶毒的花样迭出,想象安德里亚工作的荒谬,为时尚圈的光怪陆离皱眉毛,享受悉心描述的细节……足够轻松地享受上几个小时。

我已经不看好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很久了,这次却要因为她准备扮演女魔头米兰达而向她致敬——扮演这个时髦、耀眼、有品味,却丝毫没有同情心和任何善良表情的专制女王,尤其考虑到她发自内心的淡漠和无以伦比的黑色影响力,绝对是演技的挑战。
20:44:37 - barb -

20 February

Guess Who's Faster


这几天为了应付越洋电话,打着学英语的名义看Sex and the City,并美其名曰贴近现代城市生活。真的贴近吗,当然未必,但是至少比老友记时效性强。看着看着,当然就忘了最初的目的,成了杀时间。

我看SATC的过程是这样的:看第一季,觉得没劲死了,继续不下去;过了半年,为了巴瑞辛尼可夫急赤白脸地找到第六季,看完觉得,咦,还不错。就买了第五季,继续感觉良好,又买了第四季……看得Cathayan也加入进来,因为觉得后两季那些男友们(夏绿蒂的秃头和米兰达的史蒂夫)实在有趣,但是老看得晕头转向地问我,不是已经和那小子分手了吗,怎么又去逛普拉达啦?我只好不停地解释,您上回看的是第五季,咱们现在是第四季,时光倒流中。

但是我从来没看过第二、三季,直到这回第一次打开半年前买的全集。这才发现,哦,难怪园心那么喜欢Big呢,原来是这么这么回事……难怪饭饭说Big像Mr. Beans呢,原来是那个那个表情……。我得说第二、三季比后面那些季浪漫多了,至少女主角们还在谈恋爱的过程里,还享受着谈……后几季开始大刀阔斧地解决终身大事,皇帝不急编剧急。

最浪漫处当推Carrie跟Big搞婚外恋,受不了“良心的谴责”而跟当时的男友Aidan(阿丁?)老实交待了,在夏绿蒂的婚礼前一天。搞得Aidan痛苦得受不了,而没去参加婚礼。结果礼成,在簇拥新郎新娘的人群中,Carrie看到栏杆外愁眉苦脸的Aidan,她奔去向他告解,他最终没能原谅她,转身离去……这时幽怨的音乐响起来,配着Carrie哀伤的脸。我心想,哇,这就是最浪漫的一幕了。如果这不是个负有连续播出责任的电视剧,干脆安排Aidan走到街角被车撞死了,简直立刻就会涌起高潮——两个相爱的人,因为爱的瑕疵,即使能够在一起也不能相爱,即使仍然相爱却在无法承受的痛苦中分手,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缺憾……

不不,别说我恶毒,我是同情完美的Aidan才这样啊,无端端成了别人生命中的插曲(Aidan说,我容易吗我),就不能自己兴风作浪一次吗。如果Aidan死得这么“完美”,他会永远被Carrie和电视迷铭记于心。

但是,我不免又换位思考了一下……Big也不容易啊,难道只因为他一次没有“听从自己的心”跟别人结婚了,造成了和Carrie之间难以挽回的遗憾,就得这么着拿竹篮打水一场空惩罚他?那么……如果不是Aidan出车祸,而是Big突然心脏病发作(我记得后几季好象说他有这个毛病来着)死了,啊,Carrie就永远地不能爱Aidan这个Mr. Perfect了,反倒是Big将轻而易举地夺回观众的欢心。

我想编剧比我还拿不定主意,于是第四季,对着Carrie痛苦地大叫“You broke my heart!”的Aidan用一块石子儿敲开了Carrie窗户,破镜重圆(不知道Big哪儿去了,编剧也假装不知道)——可是我明明看见,第六季和Carrie终成眷属的是Big。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编剧的大手没让他们比赛谁死得快,并且按照工龄制照顾服务期限长的,84出于善良,乃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不想被长期妄想左右大手、期望按劳分配的观众们扔臭鸡蛋。于是像看一切甜蜜、没死人、快乐结局的童话故事,观众既满足又无奈,懒得质疑happily ever after背后的日子,又不知道拿什么填补落幕的虚空。
18:06:35 - barb -

14 February

节日的故事


IMG_1512

IMG_1517

IMG_1524

IMG_1523

IMG_1540

IMG_1536

IMG_1544

IMG_1528
21:24:22 - barb -

13 February


最近闷得要命,上班时盯着某老板嘴唇不停翕动,心想我在这里做什么。本来特爱给自己施压,后来发现皇帝不急太监急,大家趟的是一片混水,于是也不急了,还是不知道做什么。抽空看小说,发现拿错了书,The Dreamer,囫囵着看下去,发现比我混沌的人有的是,稍放宽心。The Dreamer被贝托鲁奇拍成电影,颜色好得要命,小孩子鲜嫩得要命,被译成《戏梦巴黎》,跟《巴黎最后的探戈》一样,茫然无措,拿性爱当没出路的出路,没避处的遮蔽。这样的故事说实话我不信,好处是适合闷的时候看,看完了还敢叫闷?

Jun说Hustle and Flow跟M&M的八里路一样是励志片,但是我不觉得《八英里》励志,如果把男主角兔子的故事当成M&M的自传,安上M&M在现实里的结局,还差不多,但是兔子乖乖地回到了工厂里。兴趣和工作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排名不分前后左右忠奸。励志的电影应该是为了所谓的梦想不顾一切,拼了老命,冲顶成功,在高潮处定格,让观众们热血沸腾一把,效果好的话可以持续一个星期。高潮以后?就跟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样,没人惦记。所以,Friday Night Lights也不算励志片儿,男孩们奋力一博的最后一场球踢完了,莫名其妙输给黑哨儿,也许日后会回忆起体育场上火热耀眼的灯,也许不会。很正常,很自然,没有什么悲壮的意思,该干嘛干嘛。

这种故事最适合闷人看,因为闷的化解者不是成功、拼搏、奋斗、梦想……,而是按部就班,把满脑袋头角峥嵘曲里拐弯儿给呼噜平……该干嘛干嘛。

综上所述,我们闷人的最高理想是村上春树男主角的名人名言:

头脑反应敏捷
动作雷厉风行
牢骚一句不发
想法稳妥现实
21:01:18 - barb -

11 February

矫枉过正


(以下文字有不雅内容,有洁癖者请务必止步)

我从小讨厌在吃饭时听到引起反胃的事,结果中学时遭遇无聊女同学对症下药,故意在我吃东西时讲恶心的事。当时非常真诚地露出了痛苦扭曲的表情,白白娱乐了别人。年纪老大,阅历加深,心肠锻炼得越来越硬之余,好象不但胃部反应得到控制,而且矫枉过正,竟然对以前怕得发毛的恶心事笑逐颜开。

譬如看Trainspotting,虽然看到麦克格雷格蹿进号称全伦敦最脏的厕所时已经不忍卒睹了,我还是忍不住从手指缝里接着看,他老人家是怎么“遗失”了药片,并把头、继而全身钻进马桶去找的。锲而不舍精神此其最也,全世界的热血青年也比不上一个瘾君子。本来到这里我还以为导演是报着批判的态度,拿这件恶心事来教育广大别说价值观、首先卫生观上就受不了的有志青年,没想到他让男主角从马桶里钻进了汪洋大海,畅泳无限,简直是个出离黑色幽默的磕药宣传片。当我跟Cathayan说起Trainspotting时他没有半点印象,说起这个镜头时,恍然大悟。

譬如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饭,酒酣饭饱,女友N讲起她从公车上听来的笑话:一男人走入森林迷了路,内急,突然迎面走来一只小白兔。于是问:小白兔你掉不掉毛?小白兔很直率地说,不掉!追问,小白兔你真的不掉毛吗?兔说,不掉啊。又问,你真的真的不掉毛?小白兔还说,不掉。于是他拿了小白兔擦屁股。我以前老是拼命记别人讲的笑话,想转述给朋友,记住的却只有这一个,并且又不是笑话,又不便转述,真郁闷。有趣的是这个简单的故事那天让我们笑了大半夜。

譬如今天和某人上书店买书,翻书《厕神》一本,原来是一西方女士历游五洲,踏遍世界各地……的厕所,结合实地经验及史料写的厕所历史一册。封面是手工精绘描花初具现代气质的抽水马桶一只,背靠缠枝草木,不是我这种心怀叵测的读者不小心会误认为是本神话故事。我专挑有图的看,有一页画着一个贵族模样的人手放在背后,抓着一只鹅的脖子,不知跟厕所有什么关系。我饶有兴味地追看,读到如下解说:十几世纪的法国贵族生活奢华,连厕纸也要用柔软的羽毛,但是因为这个羽毛吧,太柔软了,使不上劲儿,为了提供一个坚强的后盾,贵族们干脆用一整只鹅来解决……我友邦惊诧地指给某人看。后来出了书店,走了老半天,某人大概工科精神觉醒,问了一个关于操作性的问题:你说那个鹅是活鹅,还是死鹅呢?
23:37:08 - barb -

07 February

高保真之三 我有排行榜


他们有见解而我有排行榜。——洛(Rob)

作为High Fidelity男主角洛的扮演者,约翰库萨克还演得真的挺颓废,美中不足是尽管他不算什么美男,作为洛还是太帅,太star味……那么还有谁扮演洛更好呢,我想了老半天,或许……年轻五岁的Paul Giamatti(洛三十五岁)?

电影的难处在于怎么把男主角脑袋里那些絮絮叨叨、犄角拐弯儿给形象化,导演和编剧(就是Nick Hornby自己)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只好让洛对着镜头没完没了地摆呼,于是观众认为库萨克台词背得真溜!

这个电影的演员都挺可爱,尤其是演两个唱片行店员的,演古怪的Dick的不认识,演胖子Barry是Jack Black——Barry比King Kong里的导演有意思多了,作为那个什么“音速之死猴子”乐队的离奇主唱,片尾那首歌果然辅佐观众的期望值直冲高潮,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唱的。女主角Laura的演员Iben Hjejle是丹麦佳人,典型的柔中带刚。而那个拐走Laura的,洛的假想敌,楼上的龌龊邻居Ian竟然是Tim Robbins。

碟的译名老实巴交地叫“高保真”,不像小说名“失恋排行榜”那么煽乎。但是后者也不算从俗,只有洛才会把他的音乐排行榜引申到失恋的辛酸史。但是就像在莫名其妙的时间、地点,飘进你记忆的老是那些没怎么重点喜欢过的歌儿,最后主导洛的生活的,是连分手女友Top 5都没进的萝拉。

我从这本书里最实际的收益就是洛的排行榜方法论——以前我最讨厌别人问我最喜欢的五部电影之类的问题,兴致勃勃的回答总是导致一连串的后悔,最终结果总是像洛接受社区小报记者采访一样,过了一天还打电话去要求撤换,一个排行榜可以洗牌五遍,而到最后一刻你总是发现,天哪,怎么最喜欢的那个没想起来!

洛的,或者说Barry和Dick,总之,冠军唱片行这群怪人们的办法是,先确定你的排行范围(符合六西格玛,先define problem),例如,吉他演奏的前五,达斯汀霍夫曼电影的前五——“他用前十名和前五名来思考和发言”。这也是他们跟别人沟通的方式,迅速、便捷、一针见血。

这时候我发现排行榜成了一种甜美的整理回忆的方式。这样我就不用再绞尽脑汁思索最爱电影Top 5了,我可以换成,譬如,最爱看的浪漫电影儿Top 5,第一Utamed Heart,第二The Notebook,第三My Best Friend's Wedding……之类,或者是,二零零六年春节看的影碟Top 5,第一Trainspotting,第二Talk to Her……之类。

又譬如,High Fidelity里我喜闻乐见的情节Top 3:

1. 洛明确的自知之明

我的天赋,如果可以称之为天赋的话,就是把一整卡车的平庸无奇组装在一个简练扎实的躯壳中。我可以说像我这样的人成千上万,不过,其实不是这么一回事。很多家伙有无懈可击的音乐品味,但是不读书,很多家伙读书但是肥得要命,很多家伙同情女性主义但是有愚蠢的胡须,很多家伙有伍迪?艾伦式的幽默但是长得像伍迪?艾伦。很多家伙喝太多酒;很多家伙一开起车来举止愚蠢;很多家伙爱打架,或爱装凯子,或吸毒。这些我都不做,真的。如果我的女人缘不错,不是因为我有什么优点,而是因为我没有这些缺点。

2. 洛眼里的爱自酿巨难喝的酒、把《霍华德庄园》当成《长日将尽》续集的老爸

他坐在一张椅子上,聆听并发问问题,在昏暗的灯光下,他看起来像一个普通的人类在跟客人聊天。

3. 自我意识——男人的(洛的?)最大敌人

总之,我们站着接吻,然后我们坐下来接吻,然后一半的我告诉自己别担心,另一半则感到自鸣得意,这两半组成一个完整的我,不留任何空间给此时此刻、任何的欢愉或情欲,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曾经享受过这件事——肉体的兴奋感而非只是这个事实。
22:55:43 - barb -

06 February

眼角眉梢


他问,你的生活崩溃了吗?她小心翼翼地瞄向旁边的一男一女,他们下颌微收,暗打眼色,她于是说,Yes!他忐忑地问,你需要我吗?两位军师眨眨眼,她于是说,Yes!他壮起了胆子,问她,那为什么不说你爱我?站在他身后的男女眉稍一挑,歪头示意,她于是扑进他怀里,说,因为我爱你!

先前的满腹疑团、委屈、牢骚……于是化作皆大欢喜。

anidealhusband
于是《情人搭错线》(An Ideal Husband, 1999)成了我评选的最适合春节观看的故事,轻巧得甚至有几分轻佻,讥讽经过改良变成新派笑料,辛辣于是变成了恰好挑起食欲又不至于刺激的酸辣。

最可口的是维多利亚式的服饰花团锦簇,戈林爵士(Rupert Everett)的襟花百变妖娆,吉尔顿夫人(Cate Blanchett)的发饰花枝乱颤,梅布小姐(Minnie Driver)有点异国风情的礼服鲜艳夺目,还有毒蛇般的雪弗莉夫人(Julianne Moore)在豪华的缎裙里似笑非笑。在她们面前,连在剧场上偶一露面的王尔德先生都黯然失色。

如果王先生在世,会不会欣赏地看着老管家菲力普为戈林胸前插上一朵兰花?Rupert Everett风流自赏,光彩照人,让人大吃一惊——他载浮载沉这么多年,摇身一变上上个世纪末的花花公子竟然还有说服力。为了他专门返回去看了一下《我最好朋友的婚礼》(My Best Friend's Wedding, 1997),才相信自己没有眼花:事隔两年,他看上去只有比著名的George更身光颈靓。《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里,亲爱的George风度翩翩温情脉脉地迈着山猫步安慰彻底失恋的Julia Roberts,一直是咱们妇女们的饭特稀,一时间大洋南北谁不希望有这么个高大风趣体贴漂亮温柔的gay男友!的确他也获得了当年女人最希望得到的男朋友称号。

……所以正当我看不下去戈林对新娘梅布小姐的热吻时,他当机立断地抛开Minnie Driver的红唇,抬起头来向着吉尔顿夫人——其实是向着摄像机,力求颠倒众生地一笑。

我八卦地查了一下这位gay万人迷当下在做些什么,原来,仍旧,是Shrek 3里的……Prince Charming!:mrgreen:
10:15:40 - barb -

05 February

高保真之二 小飞侠的部分


是哪一个先?音乐还是苦难?我是因为很悲苦才听音乐吗?或者我这么悲苦是因为听了音乐的缘故?这些唱片会让你变成一个忧郁的人吗?

这是这个小说最著名的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在电影儿里,它被改编成:

“What came first, the music or the misery? People worry about kids playing with guns, or watching violent videos, that some sort of culture of violence will take them over. Nobody worries about kids listening to thousands, literally thousands of songs about heartbreak, rejection, pain, misery and loss. Did I listen to pop music because I was miserable? Or was I miserable because I listened to pop music?”

想想《几近成名》(Almost Famous)里那个被流行乐改变命运的少年,他是大活人Cameron Crowe导演的自传体!当然这是好的例子。High Fidelity的特色在于,洛在对音乐充满热爱的同时生出了怨怼和怀疑,就像我们每个人怀疑自身存在的价值、工作的价值、吃饭减肥的价值……时的那种怀疑。它描述的既是一个极端乐迷的另类状态,又是每个人生活的常态——另类状态让我们发笑、好奇,常态让我们隐秘地心照不宣。

还有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悖论,就是洛盼着甩了他的女友回心转意,是因为她是甩人的那个,“我很难过是因为她不要我,如果我能说服自己她有点想要我,那么我又没事了,因为我就不会想要她,然后我可以继续去找别的对象。”

哈!

记得以前看过一本健康杂志附赠的阐释小飞侠(Peter Pan)情意结的小册子,看完后的结论是,女人们离有小飞侠情意结的人越远越好,因为他们没长大,更糟糕的是,他们压根儿不想长大。我们的男主角洛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但是那本小册子没告诉读者,女人为什么应该提防小飞侠男人。我以小人之心臆测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们自己想做小飞侠啊!:-) 连洛都意识到人生在世会需要大量的压舱物——工作或家庭,总之,有“事情”进行——来防止你漂走,总不能两个人一起在天上飞吧。

但是小飞侠男人一开始总是很难辨别,因为那些吸引女人的坏男人并不像真正的反派一样带着样板坏蛋脸上场,相反他们课以与众不同,譬如说,忧郁(听多了朋克,不见天日)、酷(自我,不理会外部世界)、风趣(因为他们知道,“那些对工作很严肃的人会因愚蠢的玩笑而发笑,好象他们的幽默点很低”)、随遇而安(不关心)、从不拖泥带水(不负责任)……比较要命的是他们么做不是为了耍酷,不是为了吸引女人,而是发自内心的、诚实的……生活方式,仅此而已。

谁都看得出来这样的男人不能碰,尤其像洛这种严重玩物丧志的,除非,你是个像律师萝拉一样又深情又思想敏锐又心智成熟又有容忍力又有诲人不倦的耐心,以及最重要的,有能力在这个男人落魄(简直是注定的)时提供经济支援的酷女人。但是作者告诉我们萝拉是个理想主义者——她满伦敦找年薪不足二万的法律援助工作,到实在找不到濒临失业的时候,才无奈地不得不接受年薪五万镑的律师事务所工作。她是拯救破唱片行里无可救药的三十六岁光棍洛的女英雄。等你发现Nick Hornby这个大乐迷还出过一本31 Songs大谈自己的私人珍藏CD时,就会对他对洛的无比慷慨抱以会心一笑。

这么着,High Fidelity也成了一本温情之作,连粗鲁的胖店员巴瑞都成了地下乐团的主唱。但是作为一个也有玩物之嫌的家伙,我无法抗拒一个温情的结局。如果在读完的时候我发现,啊,迷音乐用音乐说事儿在音乐中打滚儿的人最终成了个没人搭理又脏又臭的老光棍儿,穷苦潦倒地过完了下半生,那我早把书给扔了。没办法,就让我们在同侪的同情中陶醉一下下吧。虽然我们清楚地知道,多数时候拯救我们的不是女英雄,而是在生活和书和电影儿和舞蹈和绘画和音乐(总之,按洛的话说,任何可以让你“感觉”的事)之中不断辛苦balance的我们自己。

就像萝拉告诉洛的,“我们就像《飞向未来》(Big)里的汤姆?汉克斯。小男孩小女孩困在大人的身躯里,然后被迫继续过日子。”
10:37:05 - barb -

04 February

高保真之一 那些重要的事


我连电视上重播《蜘蛛侠》都顾不上看了,飞快地读《失恋排行榜》(High Fidelity, 1995),越看越high。并且揪着Cathayan让他看其中顶有意思的三五页,虽然我知道,单独挑出来看就没意思了,还是忍不住,分享的乐趣。

这个Nick Hornby实在太有意思了,我还专门翻到扉页读作者介绍,发现他竟然从牛津毕业后就留在那儿教英文。一个教语文的老师!我从来觉得教语文、评论、写作什么的人都写不出好小说的,这下推翻了我的偏见。他还写过自传体小说,“同时爱上足球和女人”的Fever Pitch,以及About A Boy,零五年的新书叫Along Way Down,一出版就登上英语文学各大排行榜前十!总之越来越不可思议,首先About A Boy畅销我还可以理解,毕竟它是个温情之作(虽然我只看过电影儿),但是High Fidelity太普通太不显眼了,跟故事的男主角洛一样装满了一卡车的平凡,竟然是Hornby最成功的小说。这只能说,那个普通人洛一直隐藏在英国人的血液里,如果没有这个Hornby把他揪出来的话。

我记得以前提到Maurice或其他什么休格兰特的电影儿时,就有人对About A Boy念念不忘。虽然我对它没有太深的印象,不过倒是从那里就看得到Nick Hornby对音乐的情有独钟,以及……独有口味。到High Fidelity一看就更傻眼了,排山倒海的音乐和音乐人,多半没听说过(譬如说,你知道什么是Post Acidhouse舞曲吗,我没听说过:oops:),万一有我听过的,那一定被男主角洛归入坏音乐的典型,他的二手唱片店店员巴瑞立刻会把听这种音乐的人扫地出门。总之,在这群真正乐迷眼里,二十一世纪没有百分之百的坏蛋,如果有漏网之鱼的话,就是那些拥有如此之坏品味还好意思跑去北伦敦冠军二手唱片行的人。

作为一个读者我竟然不对这群狂妄的自大狂感到恶心,那是因为我也有我的软肋:一些书,一些电影,虽然我还没发烧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是阴险地悄悄拿别人的书和电影品味揣测别人人格的事肯定做过。譬如,以前,有人抱怨,嘿,你写来的信怎么老是说歌啊书啊电影啊,就不能有点别的、现实的、真正属于你自己的想法?!我当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疏远伊!俗话说我看见的你是我自己,是呀,当我们用别人的作品表达我们自己的时候。

不过reality bites,洛终于被精明的律师女友萝拉算计了,她介绍他认识她的一对夫妇朋友,他肯定会喜欢上那种,他也真喜欢上了,然后,让他去看他们的唱片收藏。哈哈,好一堆垃圾!然后他就傻眼了,然后他不得不承认(虽然是有条件限制的),重要的不是你喜欢什么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

而在开篇不久的时候,洛刚被萝拉甩了的时候,他和唱片行里那两个活宝一致同意的是,重要的是你喜欢什么而非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他们想出来让未来对象填问卷的点子,这份问卷涵盖所有音乐、电影、电视(想想吧,各式各样的英国肥皂剧)、书籍的“基本常识”。

我上高中的时候也相信过“阶段性的偶像,阶段性的本质;终生的偶像,终生的本质”这样不负责任的胡话,可是后来你走来走去,认识各种不同的人,就发现,真正能和你长期相处的,大部分时候不是和你热爱同一类电影、音乐、书籍的人,没有那么巧(当然,小的交集是可能的);可是那些和你拥有共同偏好的人,常常恰好拥有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个性。这算是一种墨菲定理吗?还是一种概率统计?反正对于我事实如此。我是随着年纪疯长无奈地发现这一点,洛则是在萝拉的睿智的诡计下无奈地同意这一点,基本上算殊途同归,而Nick Hornby为这事儿做了个书面总结。这是我觉得这本书最棒的地方之一。
22:56:59 - barb -

03 February

摇摇欲坠的金色


leopard
在亲戚的熙来攘往中,在猫狗的打闹中,在节日的饕餮中,我终于看完了三个多小时的《豹》(Il Gattopardo / The Leopard),一时间非常感慨——倒不是为电影,而是为咱们这种看碟的方式,断断续续地,硬是把一部新现实主义史诗(碟的封套上写的)看成了连续剧。这事要被唯美的维斯康蒂知道,肯定会被投以极度不屑的目光。

不管怎样断续,维斯康蒂式的繁华还是美不胜收。如果金色能够美丽动人,略带惆怅,而不仅仅是诱惑和煽动,那只有在维斯康蒂的电影里。撇去没落贵族在新时代来临前的重重愁绪,光感受旧西西里的无限风光,去看这电影都是值得的。看着看着就觉得,那些最壮美的色彩锦绣如缎的油画不出在这里才怪。

这部电影陈述剧情的方式太绵延漫长,在眼睛被营造得美仑美奂的行宫以及翩翩摇扇举阳伞的佳人们牵着走的同时,尚需回过神来,大力琢磨萨里纳亲王(男主角,五十余岁)波澜不惊的表情下激荡着怎样的暗流,这可真是累人。

起初我非常不理解,在这么一出社会变迁的群戏里,为什么搁上阿兰德龙那么个大帅哥。他实在是太太太扎眼了!并且闹革命受伤后,包扎成了一个独眼龙,益显其危险的俊俏,似乎更适合放在佐罗或罗宾汉电影里。直到很后来,他演的坦特瑞迪伯爵和新晋乡绅的女儿安吉莉卡的订婚舞会上,萨里纳亲王握着安吉莉卡的手深深一吻,而坦特瑞迪一脸带着嫉妒的宽容,我才明白,这仍然是维斯康蒂的旧话。无论亲王曾经多么英俊聪明有魅力,可是,就像他洞知这个阶级的颓败却不可能有任何挣扎一样,他对年老及其必来的衰败无能为力,既不打算竞争,也没有任何竞争力,而他的下一代聪明如坦特瑞迪对此一眼看穿。

所以有人向亲王赞慕,这是一个多好的舞会啊,亲王看着舞池中央洒着钻粉般的坦特瑞迪和安吉莉卡答道,舞会是不错,可是没什么能与那两个年轻人相比。年轻人看到年长者对他的珍惜,因为那犹如他回顾自己青春的身影,他慷慨地笑纳了,并且嬉笑着走远。年长者没有提醒他,有种阴影比社会变革更强壮,因为人人都需面对。

难怪需要三个小时,维斯康蒂对贵族时代的无限风光的厌憎与追忆、对阶级更替风起云涌的心惊与期待、对青春的留恋追缅……说不完道不尽,不舍得放手也是常情。世家出身的白先勇不也再三再四复述四十年代在美琪看到那出梅兰芳与俞振飞的《游园惊梦》吗。一时倒让人疑惑,这到底是传说中阶级的烙印,还是(不过是)人性?
10:40:57 - barb -